湖里区不断推动科创产业深度融合,持续提升城区功能品质
湖里区全力拼经济、转动能、惠民生,更好更快建设“两高两化”中心城区。图为五缘湾。(本报记者 王火炎 摄)
本报记者 陆晓凤 庄筱婧
行走在湖里这片热土上,处处可见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重点项目工地塔吊林立,城中村旧貌换新颜,文旅商圈人流如织……今年来,湖里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党建引领争优争先争效、奋力拼搏奋勇争先、大学习大调研大谋划大攻坚”活动,全力拼经济、转动能、惠民生,更好更快建设“两高两化”中心城区。
推动科创产业深度融合
今年来,湖里区扎实推进县域产业延链补链强链计划、科技创新引领计划,市区协同举办“四链融合”项目对接会,发布总规模超250亿元的科创产业基金矩阵。以航空维修、新型显示等12条产业图谱为牵引,大力发展“产业园就是产业链”精准招商模式,转段签约10亿元以上项目24个、计划投资724.7亿元。
据统计,1月-7月,区属工业投资完成23.97亿元,航空维修业获评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9%,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68.3%,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净增72家、总量达到768家。
湖里区积极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今年3月,湖里区优化升级企业服务中心,整合89项核心服务事项、84家社会化服务资源,打造窗外事、出海等10个中心和专精特新、金砖等3个专区服务矩阵。“窗外事”中心目前已解决政策服务、用房用地等企业诉求379件、办结率98.7%。
从办成“一件事”到办好“一类事”,今年来,湖里区密集出台、修订金融、算力、商贸等政策11项,一套政策“组合拳”协同发力为企业降成本、添动力,全区市场经营主体已突破30万户。
把民生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
走进围里社,曾经的旧村焕然一新,这里有智慧停车场、城中村图书馆……“自从实施‘大物业’管理模式,环境变美了,生活也更便利了。”居民陈阿姨笑着说。鲜活的生活图景,折射出湖里区民生实事落地的温度
湖里区聚焦城中村、老工业区等,制定实施城中村“大物业”管理指导意见、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实施方案,创新探索“EPC+O”“片区化大物业”等模式,启动实施5个城中村“EPC+O”大物业试点和14个低效工业用地试点项目。
把民生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湖里区持续开展“百姓金点子 幸‘湖’金钥匙”“人大代表回娘家”活动,向居民群众收集意见建议428条,转化解决问题113个。创新“安宝保”小散工程和零星作业纳管保险服务,让工人安全更有保障。在湖里区,每年约70%的财政支出用于保障民生,先后创建了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村集体经济总量达94.7亿元、占全市37%。
今年4月,湖里区在省级旅游度假区五缘湾举办首届五缘湾欢乐跑活动,打造“一日比赛、多日停留,一人参赛、多人消费”的赛旅融合模式,吸引11个国家和地区近3000人“跟着赛事来旅行”。
今年5月,全国首个闽南幻境主题景区“屿见闽南·时光幻境”亮相当天,接待游客7000多人次。目前已接待游客超40万人次,单日最高接待量达1.4万人次。
今年来,湖里区编制实施文体旅商融合发展规划、五缘湾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水域功能区划等文旅领域“1+N”系列规划,努力把文旅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