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要素服务保障 推动“三证合一”改革落地见效
发布日期: 2024-10-25 15:40

  为推进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实施和落地应用,高质量推进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湖里生态环境局弘扬特区精神,积极推进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和排污权交易三项制度深度融合和衔接试点,为探索建立污染影响类和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差异化全过程监管体系,开展污染影响类项目环评与排污许可深度衔接改革试点探路径、做示范。

  一、创新细化服务,一本手册辅助精准研判

  一是服务试点行业,梳理区域产业布局和行业分类。根据湖里区的产业布局和重点产业发展方向,结合污染类建设项目的行业特点、环境影响和生态风险程度,有针对性地选取62类建设项目先行先试,分别为各行业制定《行业管理服务手册》规程文件,推进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要素、全周期管理。

  二是空间管控引导,提升生态环境准入与区域环境质量协同管控效能。企业对照《行业管理服务手册》中相应行业在湖里区各管控单元的准入要求,按手册指引登录厦门建设项目环评智能咨询服务平台自主实现生态环境准入研判,确保项目准入符合拟选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管控要求。

  三是明确生产工艺,细化污染防治措施要求。《行业管理服务手册》针对表面处理(涂装)、电子、农副食品加工、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和饮料制造等行业,明确主要生产工艺、产排污环节、污染防治措施要求,企业可根据《手册》结合实际生产工艺采取具体污染防治措施,指导企业按要求建设及规范化生产运行,减少企业违法环境行为,相应减少企业咨询费用,减轻企业负担。

  二、创新优化流程,一次许可实现三项办结

  一是智能化研判。项目开工建设前,企业登录厦门建设项目环评智能咨询服务平台进行生态环境准入研判和项目信息备案,在系统上确认行业类别和地址,生成具体空间分析结果、初步环保意见,通过准入研判即可开工建设,环保手续与企业建设同步进行。厦门太古起落架维修服务有限公司、施耐德电气(厦门)开关设备有限公司、厦门台和电子有限公司受益于“三证合一”改革,直接重新申领排污许可证,着手实施生产线扩建及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建成即可投产经营,直接节省近50个工作日手续办理时间,免去办理手续期间的厂房租赁费用,提前产生2个月的经营效益。

  二是一站式办结。通过环评、排污权、排污许可三个事项和内部审批流程梳理整合,将原来由申请人提交申请的事项,调整为内部协同处理,依托厦门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系统支撑,精简申请及审批材料,3个事项的法定办理时限可由原来的70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一次行政许可三项办结,实现“一次申请,立等可取”。

  三是一证式管理。构建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一证式全链条监管模式,在项目投产前,企业即来即办式申领排污许可证,我局向企业核发排污许可证,在排污许可证中载明排污权使用和交易信息,企业取得排污许可证后即可投入生产。产排污环节、污染防治设施、排污口数量位置、排放方式、排放去向等信息均记载在排污许可证上,实现一证式监督管理。

  三、创新管理模式,一体监督落实全面管控

  一是严把事中事后管理要求,“三证合一”改革进一步统一环评、排污权和排污许可证核定的污染物排放种类和总量,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和要求全部纳入排污许可证登载,通过排污许可执行报告进行动态校验,执法人员根据排污许可证要求实施全面监督管理,现场执法时可参考使用《行业环境管理服务手册》,用技术推进环境执法规范化。

  二是加强许可信息披露公开,排污许可证核发后3个工作日内公示基本信息,接受公众监督,公示期限不少于15个工作日,公示期间无异议的项目纳入事中事后“双随机”检查。企业自主集中于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系统披露环境信息,实现录入-查询-监督一体化。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