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客厅绘锦绣 五缘湾区谱新篇
发布日期: 2024-03-05 15:30

  2024年1月16日,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公布第一批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建设经验做法,厦门市同安湾湖里段(五缘湾)入选第一批美丽海湾建设经验做法。这是继2020年五缘湾片区生态修复与综合开发经验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推广清单》和自然资源部全国第一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后,在五缘湾片区建设公众亲海型美丽海湾持续发展征程中添上的又一抹亮彩。

  二十多年来,湖里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升本岛、跨岛发展”的指示精神,以当好生态省建设的排头兵为己任,久久为功,持续推进五缘湾片区生态修复和综合开发。围绕“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海湾建设目标,推进生态工程、维护生态系统、融合生态价值,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19年,五缘湾片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超过2.39亿元,一跃成为厦门市经济最活跃的片区之一,竖起厦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标杆”。

  推进生态工程,促进海域水质持续提升。一是综合实施陆海环境整治。拆除内湾海堤,设置430米纳潮口,外湾清礁疏浚73.88万立方,内湾退塘清淤,片区海域面积增加约2平方公里,平均深度增加约5.5米,海域纳潮量增加约500万立方米,构筑8公里环湾护岸,修复受损岸线。二是长效保障近岸海域治理。全面推行水域警长、排口管家等工作机制,推动实现湾区管理常态化、长效化、精细化;扎实推进入海排放口整治,强化“查、测、溯、治、管”,投资约20亿元开展管网建设、溯源排查、正本清源,完成管网溯源排查约3660公里,新建雨污水管网约250公里,雨污分流改造约240公里;投资约12亿元建成一期日处理规模达20万吨的高崎污水处理厂;持续开展海漂垃圾综合治理,海漂垃圾治理实现“全覆盖、零疏漏”。五缘湾近岸海域国控点位水质优良比例100%,空气质量保持在优良水平,成为水清岸净、候鸟絮语的城市新客厅。

  维护生态系统,实现海湾环境良性发展。一是增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建成约99公顷的五缘湾湿地公园、1处中华白海豚救护基地、40公顷栗喉蜂虎自然保护区、10余座无人生态小岛、2公里沙滩,种植6116平方米红树林,拓展野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栖息空间,营造“城市绿肺”。二是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区内保留朴树、红树林、木麻黄等大量原生植物,湾区植物种类超500种,吸引90多种野生鸟类觅食栖息,中华白海豚数量稳定保持在60~80头,珍稀物种得到有效保护。持续的生态系统修复和保护,形成更具韧性的海岸带综合防护体系,提升了海洋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融合生态价值,构建人文海岸和谐共生。一是提升公共服务品质。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地铁2、3号线覆盖片区,建成墩上等4个公交场站、环湖里大道等7条城市主干道、五缘大桥等5座跨湾大桥;建成五缘实验学校等10所公办学校,复旦中山厦门医院等3家三级公立医院,市行政服务中心等10处市政和文体设施;五缘湾内湾建成8公里环湾休闲步道,修复沙滩打造公众亲海的黄金海岸,融合五通古码头人文背景建成五通灯塔公园。二是推进片区高质量发展。做优“海洋+”,开发多元旅游产品,湾区内陆续建成厦门国际游艇汇、五缘湾帆船港等高端文旅设施,举办80多场游艇帆船赛事;吸引希尔顿等高端酒店群体及湾悦城等商业综合体入驻,形成高端文旅业态聚集;建成两岸金融中心、五通金融商务区、五缘湾营运中心,恒安集团等300多家知名企业落户,推动总部经济集聚成势;创新涉海资源利用体制机制,成立五缘湾文体旅发展有限公司,依托涉海体制机制创新浚通涉海资源的源头活水,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共绘滨海活力带发展新图景。

  下一步,湖里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进一步探索以“美丽海湾”建设为依托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式,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打造产城人海高度融合、宜居宜业的金砖创新基地,实现更高水平保护,支撑更高质量发展,努力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探索实践,探路先行,打造面向世界展示美丽中国建设成效的重要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