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美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5〕71号)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闽政办〔20l6〕69号)的文件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与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现将我市2019年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学校基本情况
目前,我市共有普通小学296所,初级中学3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0所,完全中学29所,高级中学1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3所,中等职业学校17所,共有在校中小学学生近56万人(含公、民办)。
(二)美育教师情况
近年来,我市落实保障措施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加大美育教师的招聘力度,采取对口帮扶、送教下乡、巡回支教、聘用兼职艺术教师等多种形式,有效破解部分中小学校美育教师紧缺的问题。2019年,我市新招聘美育教师116人,其中音乐52人、美术64人,相比2018年增加招聘了13人。目前,全市共有美育教师3372人,其中专任教师1941人、兼任教师1431人;美育教师缺额362人,其中专任教师缺额340人,兼任教师缺额22人。
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我市通过学科教研、视导、课题研发、师资培训等多种方式,提升美育教师教学水平。全市各区、各校积极组织开展美育新教师见习期培训、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研修活动、美育学科带头人送教、美育“名师工作室”等,健全老中青教师传帮带和新老教师互帮互助机制,不断提高美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美术学科开展教师专业短板的摸底调查,针对调查中教师反馈的短板项目作了3至5年教师专业补短规划,于2019年5-7月开展教师专业补短培训活动,快速提高教师短板项目的专业技能。此外,学校充分挖掘社会资源,统筹整合文化、宣传部门和高校的力量,建立与社会艺术团体的长效合作机制,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聘请高校艺术专业教师、艺术院团专家到中小学校担任兼职美育教师。
二、美育课程开设和素质测评开展情况
(一)美育课程建设
2019年,我市各区、各校严格执行美育课程计划,按要求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程,100%的学校开齐开足美育课程。各区、各校科学制定美育学科课程规划,做好美育教育教学材料的开发,拓展教学内容,实现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不同区域、不同学校能兼顾城乡差别,开发美育学科的校本课程及选修课,推动课程建设与教学综合性改革,形成较好的布局和特点。不断新增的美育教学材料,极大地丰富和推动学校的美育课程建设。
(二)素质测评开展
根据《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推进全省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工作的通知》(闽教体〔2018〕34号),我市充分认识开展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的重要性,建立完善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制度。通过学校评价与市级督导评价相结合、校内与校外艺术活动相结合,以学科教学质量监测为抓手、以课题研究为助力,不断探究艺术素质测评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目前,全市开展艺术素质测评的学校数量为382所,占比92.49%。市、区教育局相关处(科)室负责人、艺术专干于11月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全省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工作培训班,更深入地学习教育部、省教育厅下发的相关文件。随着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的深入开展,我市将在推进过程中不断改进、加以规范,尽可能合理化地完善艺术素质测评的具体实施方案。
三、美育工作经费情况
(一)美育工作经费收入
近年来,我市做好美育工作的顶层设计规划,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美育工作顺利开展。市级财政不断加大对中小学美育的支持力度,保障充足的经费用于学校美育场地建设、设施器材添置更新、活动开展、师资培训、艺术团建设、外出交流比赛等。据上报数据统计,2019年,美育教育经费来源共计9262.29万元,其中小学4762.33万元,中学4499.97万元。全市共投入和使用美育教育经费9697.36万元,其中,美育教学设施设备完善2795.08万元,美育教师招聘和培训799.19万元,美育相关活动举办2384.6万元,校园环境建设和改善2937.91万元,其他用途866.89万元。
(二)美育工作经费支出
2019年,市级财政共投入606万元用于市级中小学美育工作,包含市级艺术活动、美育经费及高雅音乐进校园等。除此之外,市教育局下拨各直属学校艺术体育专项经费589万元,用于支持学校艺体工作的正常开展。为推动学校美育补缺提质,保障乐团的良好发展,今年,我市按照15万元、10万元的标准下拨给获评省级“示范性高水平乐团”、“普及型乐团”的市直属学校乐团经费补助,支持乐团建设。市级美育经费划拨258.5万元给各区,用于支持区属学校美育工作的开展。
各区也不断加大学校美育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补充经费保障各中小学、区青少年宫、区教师进修学校落实美育实践活动开展、师资培训、外聘专家、功能教室改造、美育器材添置等,以及优化美育资源中心,通过远程同步互动,逐步实现美育资源共享,提升美育工作整体水平。翔安区2019年投入800多万元资金用于原有美育特色项目和新增特色项目的培育,支持学校外聘专家、地方乡土艺人进校授课,开发校本课程,添置设施设备以及参加各级各类比赛等,进一步推动特色项目创建工作的开展,并根据各校创建取得的成效,给予表现优异、具有潜力的学校一定的资金倾斜。
四、美育活动开展情况
2019年,我市积极开展美育实践活动,面向全市中小学生,扩大普及面,提升整体水平。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主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美育工作中,在全市中小学师生中掀起爱国主义教育热潮,开展厦门市第29届中小学艺术节和第37届学校音乐周活动,市级活动包含“鹭岛花朵”少儿文艺汇演、“鹭岛少年”中小学生合唱展演及音乐会、“歌唱祖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青少年儿童歌手赛、“我和我的祖国”厦门市教育系统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音乐会,举办“壮丽70年奋进新时代”师生书画作品展、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读册歌”少儿广播电视大赛、“为2020厦门马拉松喝彩”啦啦操汇演等。除此之外,各区、各校全面开展区级、校级的美育活动,形成“班班有歌声,校校有艺术活动”的局面。一年以来,全市各区、各校还持续深入开展高雅音乐、优秀传统艺术进校园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艺术氛围。
据统计,本年度市级、区级共开展中小学美育活动近80项,各校组织、参与的美育活动更是不计其数。各区通过构建内外联动、统筹整合、协同推进的美育改革发展工作机制,广泛开展校内、校外艺术活动,举办校园艺术节、音乐周,开展汇演、展演、音乐会、书画展等实践活动,形成常态化机制。同时,各区依托学校少年宫,有效引进各种优质资源,使学校美育社团多样化。
五、美育工作成效
2019年,我市着力推动美育工作实现“三个发展”:区域美育工作协调发展、学生艺术素养个性化发展、学校美育特色化发展。
(一)区域美育工作协调发展。通过送教下乡、送培下乡、区域交流、校际交流等方式,逐步缩小城乡差距,让不同区域的学生共享优质美育资源,着力实现学校美育教学设施一体化、美育师资力量一体化、美育教育资源一体化。由市教育局主管的厦门五缘音乐厅一年有近300场的艺术活动,为各区、各校师生的美育实践活动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活动借助新媒体力量,全程进行网络直播,扩大影响力和受益面,对区域美育工作的协调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二)学生艺术素养个性化发展。各区、各校因地、因校制宜,结合学校传统和实际情况开设美育校本课程,研发校本教材,融合课外艺术活动,培养学生至少掌握一项艺术技能,发挥学生艺术特长,实现学生艺术素养个性化发展。
(三)学校美育特色化发展。经过多年的推动,各校已初步形成特色美育品牌项目,如厦门一中的合唱、双十中学的舞蹈、厦门六中的合唱、舞蹈、朗诵等,各校在保持传统项目优势的基础上,还积极探索其他美育项目的开展,逐步打造品牌,形成新的特色。
今年,我市中学组6个艺术表演类节目入围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现场展演,于4月赴苏州参演。在本届展演中,我市表现突出,喜获佳绩,共荣获4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的好成绩。
六、不足及改进措施
(一)持续提升均衡发展水平。近年来,我市学校美育工作取得较大发展,但各区、各校发展水平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差距。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力度,综合改革,做好总结、整改和提升工作,查找差距、发现问题,推进学校美育均衡水平持续提升。
(二)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工作要求,不断完善相应的配套政策以保障测评工作有序推进,逐步实行分级管理、责任到人、落实到位,特别针对薄弱校有效推进,促进均衡发展。
七、下一步工作重点及计划
下一步,我市将认真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继续坚持“立德树人”的育人宗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完善政策制度为保障,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主题,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程,积极开展学校美育实践活动,鼓励和支持学校艺术团建设,突出特色,提高质量,着力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厦门美育新局面。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