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湖里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体育的重要论述精神,树立“健康第一、以体育人、全面发展”,的健康理念,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惯,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与体质健康优良率,切实推进学校体育工作有效管理和开展。现就我区学校体育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湖里区属学校52所(不含特殊教育学校),其中普通小学31所(公办23所、民办8所)、初级中学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6所(公办9、民办7所)、完全中学1所;市属学校7所,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高级中学1所,中职2所。全区中小学校学生总数97300人,体育课程开齐开足率达100%。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落实体育健康课程。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程。坚决落实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求。重视体育教学工作与体育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保证学生有充足的课内体育锻炼时间,不得占用学生体育活动时间。
(二)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一是严格按照《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规定》要求,通过“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浸润体育课程活动,大力宣传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运动兴趣和技能特长,让每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与健康生活方式。二是严格落实课间活动不得少于10分钟的基本要求,鼓励有条件的学校适当延长课间活动时间。中小学每天均有安排不少于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课后服务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和特色运动项目,切实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不少于2小时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三是以创建“儿童友好学校”为契机,科学规划和充分利用学校走廊、平台、教室拐角、架空层等“金边银角”,挖掘学校现有资源,划分静态、动态活动区域,合理设置课间活动内容与活动场所,补充课间活动器材,满足不同学生多样化体育活动需求。四是根据区体育竞赛工作安排,积极组织和开展区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三大球”等16项青少年阳光体育竞赛活动,不断促进我区青少年体育运动项目的普及与提高,培养和发现优秀后备人才,同时协调组建区队参加2024年厦门市青少年阳光体育竞赛活动,持续磨炼和提升区队竞赛运动技能水平与综合素质能力。
(三)挖掘培育特色项目。一是积极深入开展以足球、篮球、排球、射击、射箭、散打、武术、手球、摔跤、网球、冰雪、棒垒球、舞龙舞狮为特色的体育项目,将“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特色体育活动融入到体育教学、训练、竞赛体系中,引领学生快乐健康成长。二是建立58个体育项目基地、52所足球特色校园、13所16项市级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校、3所省级体育传统校、11所省级体育传统校,用心选苗育才,不断夯实竞技体育特色发展基础。
(四)抓好校园足球工作。一是落实每班级每周至少有一节足球课程,确保足球课时不低于体育课总课时数的1/3,并将足球基础技能教学作为体育课的必修内容,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和与形式,让学生掌握足球基本技能和团队协作精神,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足球知识。二是加强足球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健全和增强足球专业教师和教练队伍力量,目前全区共配置专业足球教师、教练89人,切实保障校园足球教学、训练、比赛等工作的开展。三是组织20名体育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级足球教师、教练员专项培训工作,有效提升校园足球师资素质能力和技能水平。四是组织学生参加省、市校园足球训练营和夏令营活动,着力培育学生享受足球乐趣、增长知识见识、感受足球文化、提高足球技能与树立文化自信。五是根据教育部和省、市要求,有序开展全区27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复核工作,通过查阅台账和实地查看相结合的复评,27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在足球特色教育和建设中均取得显著的成绩,彰显学校足球特色与优势,有效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和足球运动水平。六是新增龙湫亭实验学校、尚文实验学校、南山实验学校、天安小学4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七是全区27所全国足球特色校园按3%的生均公用经费比例预算设置足球专项资金375余万元,用于日常足球活动训练、比赛工作的费用支出,切实保障学校足球教育、比赛活动的正常开展。八是安排足球专项资金64万元,用于组织开展区级小学生足球联赛、中小学生足球锦标赛和参加全市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活动,通过完善竞赛体系,全面提升中小学生足球竞赛技能水平。在参加市三大球联赛中,共取得男女子足球3个第二名、3个第三名和团体第五名的成绩。
(五)强化体质健康测试。一是健全和规范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制度,并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有力组织实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确保监测数据准确率、优秀率稳步提升。2024年全区公民办中小学校体质健康监测数据上报率100%。二是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纳入学校工作绩效考核,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总体结果通报,同时将测试结果给反馈学生、家长,细化体质健康测试工作。
(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配齐配足专职体育教师队伍,2024年我区共招聘体育教师34人,全区现有体育教师总数(含兼职)628人,师资配置合理。二是以区教师进修学校为主导,在研训评一体化工作模式下,围绕课程规划、教学改革、学习评价、数智赋能、成果展示、团队建设、资源开发等,开展每月一次的主题式、系列化教研活动,采用教学研讨式、专家讲座式、教学评比式、成果分享式等多种方式,指导一线体育教师学习、理解、实施结构化、大单元、跨学科、项目化等主题内容,上好体育与健康课,推进新课标、新教材的扎实落地,展现课堂新样态。三是结合五年内青年教师发展需求,开展课标解读、片段教学、结构化问答、专项技能等教学基本功专题培训,夯实青年教师教书育人基本功,提升其核心素养。并在省级优秀作业设计、市级精品课等比赛中荣获奖项。四是积极组织体育教师参加福建省中小学校体育教师裁判员、比赛监督(裁判长)等培训,培养更多中小学体育比赛裁判员、裁判长和监督员,不断提升体育教师综合素养和执教、执裁能力。五是在市第四届师生能力大赛教研组团体和个人项目比赛中,共获得一等奖18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28项、优秀奖20项目,9所学校收获团体总分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优秀奖2项的好成绩。同时我区一名体育教师参加省级教学能力大赛的选拔,目前进入二倍选手队列。
(七)持续做好体育场地开放。一是严格按照市区有关要求,在保障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体育训练竞赛、课外体育活动,安全及各项工作秩序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做好全区25所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服务工作,做到按时开放、足时开放,及时化解市民合理诉求,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二是下达专项资金437.65万元,充分保障25所学校开放体育场地设施管理经费,确保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实现常态化制度化管理。
(八)落实经费保障。2024年统筹安排区级专项资金985万元,用于支持全区中小学体育特色项目、传统项目、基地校和体育场设备设施改造、采购,确保学校体育工作条件与活动的开展。
三、工作成效
积极协调组建区队参加国家、省、市级青少年阳光体育竞赛活动,不断磨炼和提升区队竞赛运动技能水平与综合素质能力,并取得显著成绩,共获得奖项383个(第一名95个、第二名74个、第三名72个),其中,在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中尚文实验学校李凌霜获得中学组女子自选棍术、刀术第二名和第三名;参加市三大球联赛,取得男女子足球3个第二名、3个第三名,女子排球1个第三名,男子篮球1个第二名,1个第三名的好成绩。
四、下一步举措
(一)不断夯实体育工作。严格执行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落实中小学每天安排不少于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鼓励课后服务开展更多的体育活动和特色运动项目,切实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不少于2小时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断夯实体育锻炼实效。
(二)持续开展体育竞赛。组织开展2025年湖里区中小学生“三大球”锦标赛和武术、游泳等锦标赛,组建区队参加2025年厦门市中小学生各项体育联赛活动,持续提升全区综合性、专业化竞赛水平和学生体育竞技水平。
(三)加大体育经费投入。继续加大学校体育工作经费投入,持续为学校体育工作和场地设施建设、体育竞赛活动提供资金保障。
(四)做好体质健康监测。一是落实做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信息数据上报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学生体育锻炼和课外活动时间,提高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降低学生近视率。二是对“欢乐课间活动”实施情况开展明察暗访,同时纳入责任督学日常挂牌督导重要事项,发现问题及时督导整改。三是将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学校绩效考核评价。
湖里区教育局
2024年12月30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