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湖里区中小学校美育年度报告
发布日期: 2024-12-30 11:07

  2024年,湖里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审美素养为核心目标,扎实推进美育改革,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现就2024年中小学校美育年度工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学校基本情况。2024年秋季,湖里区共有属学校52所(不含特殊教育学校),包括31所小学(公办23所、民办8所)、4所初中、1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公办9所、民办7所)和1所完全中学,在校生78054人。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课程建设,夯实美育根基。一是严格执行国家美育课程要求。开齐开足上好音乐、美术、书法、舞蹈、戏剧、戏曲等艺术课程,确保美育课程的刚性落实。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艺术课程小学每周不少于4课时,初中每周不少于2课时,普通高中艺术课程累计不少于108课时。二是开发特色美育课程。鼓励学校结合文化特色和自身优势,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艺术课程,如“闽南剪纸”“流光漆彩”等,丰富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三是推进美育课程改革。积极探索美育教学新模式,将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有机融合,注重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美育元素,培养学生的综合审美素养。通过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将美术与语文、历史、综合实践等学科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升审美能力。

  (二)加强师资建设,提升美育水平。一是优化教师配置。通过公开招聘、人才引进等方式,不断充实美育教师队伍,逐步解决美育教师短缺问题。2024年湖里区教育局新招聘美育教师13名(其中音乐教师6名,美术教师7名),目前我区共有459名专兼任美育教师(其中:专职音乐教师201名、专职美术教师195名),进一步优化了教师结构。二是强化教师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培训,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艺术创作;做好美育新教师五年成长的培养和见习美育教师的教学常规培训、课堂教学跟踪指导,完成美育课堂教学考评;落实以《湖里区中小学教学研训先进校评估细则》为指导,开展教、学、研、训、评的美育课程检查与诊断指导工作。三是完善激励机制。鼓励艺术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作品创作、非遗工坊、艺术社团等活动,对取得优秀成果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

  (三)丰富艺术活动,营造美育氛围。一是建强艺术基地校。强化18所中小学的27个艺术项目基地校建设,通过舞蹈、戏剧、戏曲、书法、篆刻、工笔、结绳、衍纸、剪纸、瓷雕、陶艺、歌仔戏、布袋戏、南音等具有传统闽南特色艺术课程,培育有内涵、有底蕴、有传承、彰显文化自信的“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校园特色美育品牌,持续促进学生艺术素养提升。二是举办艺术展演活动。印发《2024年湖里区首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开展“非遗大民堂”元宵校园非遗工作坊公益展演、“闽宁千里丹青近,携手共绘山海情”学生书画作品展、湖里区第30届少儿现场绘画比赛、“桃李颂师恩”系列作品征集活动、海峡两岸少儿美术大展、中小学生合唱等省市区举办的各级各类艺术展演活动,展示我区美育工作成果系列美育活动,用丰富、多元、高雅的美育活动和赛事浸润扎根校园,展示学校美育特色成果,充分展现我区学生艺术风采和较高的审美素养水平。三是推进艺术教育普及。开展艺术教育进社区活动,将艺术教育资源向社会延伸,让更多的人受益于美育。同时,利用学校校歌、广播、微信报道、校园文化墙、宣传栏等,不断营造浓厚的美育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

  (四)艺术素质测评,扎实有效开展。扎实推动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工作的开展,不断落实做细测评,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艺术素养发展情况,为改进美育教学提供依据。2024年,52所学校(不含特教学校)100%开展艺术素质测评,学生至少掌握一项艺术技能比例和艺术素质测评合格率均达到95%及以上。

  (五)建立评价机制,推进评价改革。一是建立评价机制。将美育工作纳入学校年度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推进评价改革,全面、客观评价学生的艺术素养发展情况。同时结合日常学校工作检查对美育活动开展督导评估,并纳入责任督学日常挂牌督导重要事项,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二是推进评价改革。通过全面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与学业水平测评、艺术质量监测,将测评结果纳入小学、初中、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开展对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等能力评价,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艺术素养发展能力情况。

  三、落实美育工作经费

  一是加大经费投入。2024年区教育局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加大对美育工作的经费投入,共投入达3310.1万元,用于完善学校美育教育设施设备、美育教师招聘和培训、开展艺术/社团活动、校园环境建设和改善等。二是完善设施设备。按照国家标准配备艺术课程教学和艺术活动器材,设置艺术专用教室和艺术活动室,为美育教学和活动开展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如2024年创新实验学校、双十湖里分校等共投入580万元,用于美育专用教室的配置和改造提升。目前,全区中小学艺术专用教室配备率达到100%,美育器材配备达标率达到100%。

  四、美育工作成效

  2024年,湖里区美育工作成效显著,学生艺术素养显著提升。全区共有16所学校创建19项优秀非遗艺术实践工作坊和45个市区级特色艺团体、基地校(市级18个、区级27个)。全区共获得市级及以上奖项295个(国家级奖项28个、省级奖项40个、市级奖项227个)。区青少年宫在2024“全民美育”青少年民族合唱展演展示活动中获得“美育金星”奖;蔡塘学校在第五届“中外人文交流小使者”民乐全国总展示活动中获得二等奖;在第六届福建省曲艺丹桂奖少儿大赛上,湖里区选送的3个精品节目分别荣获一、二等奖,其中由金林湾实验学校、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第二附属小学和区青少年宫选送的《狐狸爸爸》《十里海堤曲韵》获得新创作品一等奖。在福建省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湖里区共获得5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2个优秀创作奖的好成绩,其中:湖里第二实验小学、金林湾实验学校和金山小学获得声乐组一等奖、二等奖;湖里中心小学、蔡塘学校、湖里中学获得器乐组一等奖和二等奖、三等奖;湖里第二实验小学和湖里实验小学、湖里中学获得舞蹈组一等奖、二等奖,华昌小学获得朗诵组一等奖;梧桐实验学校学生获得绘画组三等奖;金山小学和外国语学校湖里分校教师获奖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成果三等奖,同时区教育局获得优秀组织奖。

  五、存在不足及改进措施

  (一)美育课程资源开发。课程资源开发不够丰富和深入,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还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影响了美育教学效果。需加强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教学方法多样性和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的结合。

  (二)戏曲文化教育不足。一是课程设置不足。学校缺乏系统的戏曲文化课程,戏曲教育作为艺术类课程的补充内容,课时有限,难以深入传授戏曲的表演技巧和文化内涵。二是师资力量薄弱。缺乏具备戏曲专业背景教师,导致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三是学生兴趣不高。学生对戏曲艺术认知度较低,缺乏兴趣,对戏曲的参与度普遍不高。四是实践机会有限。戏曲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形式,学校往往缺乏相关的实践平台和资源,学生难以通过亲身参与体验戏曲的魅力。五是文化氛围不足。学校在戏曲文化的宣传和推广方面力度不够,缺乏相关的文化活动、演出或展览,难以营造浓厚的戏曲文化氛围,学生对戏曲的了解和认同感较低。六是资源投入不足。戏曲教育需要一定的资金和资源支持,包括服装、道具、场地等,学校在这方面投入有限,难以满足教学需求,限制了戏曲文化的深入开展。建议相关部门加强戏曲类专业人才引进,增加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学校加强戏曲文化的课程建设,提升师资力量,丰富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学生对戏曲的兴趣和认同感,有效推动戏曲文化在校园中的传承与发展。

  六、下一步工作重点及计划

  (一)加强美育师资队伍建设。结合学龄人口变化、学校规划布局调整、教师队伍结构等情况,科学制定美育教师招聘计划,吸引更多优秀艺术人才到学校任教。

  (二)深化美育课程改革实效。一是积极推动美育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的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加强对美育课程改革的研究和指导,探索创新美育教学模式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积极推广和展示优秀美育教学经验与成果。三是挖掘地方文化和特色美育课程,结合闽南传统文化、非遗艺术等资源,不断丰富美育课程内容。

  (三)扎实推动艺术实践活动。多样化组织艺术实践活动,如举办普及性区级“舞蹈、戏剧、戏曲、朗诵、合唱、器乐、小歌手、小舞者、绘画、书法、AI非遗文化艺术工作坊等主题性品牌文艺展演及比赛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艺术创作与表演,展示学校艺术教育成果和学生才华,充分展现美育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成果。

  (四)落实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开展“戏曲进校园”“书法进课堂”等活动,支持学校成立传统文化社团,推动戏曲、民乐团、书法、国画、剪纸、篆刻、衍纸等传统文化艺术的普及,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五)推进美育与信息技术融合。探索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新美育教学方式,提高美育教学效果。通过信息技术开展线上数字化AI艺术工坊展厅,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等信息技术创新美育教学新方式,提升美育教学效果和成果,提高学校办学艺术品位。  

  展望未来,湖里区将继续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教育理念,不断完善美育工作机制,丰富美育工作内涵,提高美育工作质量,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美育的熏陶下,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实现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湖里区教育局

                                 2024年12月30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