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里区探访关爱服务进展情况自评报告
发布日期: 2024-01-03 16:02

  为贯彻落实省、市对探访关爱服务的要求,我区通过建立关爱服务对象档案,摸排探访关爱服务对象情况,探访了解关爱服务对象的居住环境、身心情况、日常生活安排、照护情况、兴趣特长、需求、希望获得的服务等方面内容,从探访关爱对象的个人基本情况、家庭基本情况、生活保障情况、家庭监护情况、风险需求预估等方面,摸排关爱服务对象,为关爱对象提供服务。                        

  一、开展摸底排查

  1.摸清底数。街道、社区通过入户、探访、电访、面谈、活动参与观察、社区座谈等多种渠道对探访关爱对象进行调查摸底,以社区平台为依托,对社会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孤独症儿童等困境儿童进行摸底排查,及时掌握关爱服务对象情况,摸清探访关爱对象的底数,通过探访的方式了解关爱对象的情况与需求。

  2.建立档案。下发关于湖里区开展社会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孤独症儿童等困境儿童进行探访关爱服务的相关通知,要求街道、社区建立《探访关爱服务对象名册》《儿童基本信息表》等档案资料,街道、社区通过摸底排查,建立一人一档案。

  3.动态监测。开展定期走访探视服务。根据前期走访评估,将在册困境儿童进行分类分级,以社区网格为依托,根据不同类别的标准开展定期走访探视活动,及时了解近况,实现线上线下动态监测。通过探访关爱,为困境儿童提供生活保障、心理疏导、日常关爱、精准帮扶等全方位、多角度的关爱服务,帮助困境儿童在心理状态、人际关系、生活环境、社会支持等方面得到有力改善。

  二、开展探访关爱服务

  1.心理关爱。通过探访关爱对象,为关爱对象提供心理关爱服务。如我区江头街道通过情绪疏导、心理咨询、危机介入等方式,为在亲职教育、学习、入学、社会适应、亲子关系、生活照料等方面有困扰的探访关爱对象及其家庭提供咨询服务,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我区禾山街道组织辖区困境儿童开展“星星之火,照亮自我-儿童情绪成长小组”,以帮助辖区困境儿童正确认识情绪,学习寻找自身释放、管理情绪的方式方法,避免因不良情绪及错误的发泄方式而产生不良后果。

  2.家庭赋能。通过探访关爱对象,为探访家庭增强家庭赋能。街道联动社区儿童主任结合入户探访、社区宣传等契机,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带入家庭,向家长普及未成年人保护法律知识及家庭教育相关法律知识,提升家庭法律意识与关爱意识。我区殿前街道为探访关爱对象家庭搭建丰富的参与平台,提升其参与活动的意愿以及促进亲子间的沟通交流,缓解孤独症儿童的家庭照顾者压力,通过开展“筑梦启航·与爱童行”系列活动、“筑梦前行·有爱无碍”等亲子系列活动,发掘和发挥探访关爱对象自身的潜能与优势,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和沟通能力。

  3.假期关爱。我区殿前街道结合六一儿童节,开展“畅游海底世界,共享欢乐六一——探秘鼓浪屿海底世界研学活动”,拓展探访关爱对象的视野,满足其精神文化需求。在暑假,针对儿童开展“乐享科学,安全一夏”暑期夏令营研学活动,帮助儿童在活动中学会与同龄人交往互动,在互动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式;联合义工、志愿队伍等组织开展外出看海漫步沙滩的助残帮扶关爱慰问活动,鼓励其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更好融入社会,为残障人士家庭提供一次放松身心、体验生活的机会,并搭建困境儿童的家庭社会支持网络,形成关爱困境家庭的良好社会氛围。

  4.服务关爱。街道、社区为服务对象介入与照顾者之间的纠纷,为服务对象进行心理疏导,开展服务对象参加踏春、提供春节节日慰问以及“益时光”陪伴等活动,通过引入专业资源,为有需求的困境儿童提供个案辅导、咨询及危机介入等服务,提升困境儿童及家庭应对困境的能力。结合服务对象实际拟定评分体系,建立纵向分级跟进制度,将困境儿童分为三级六类,纳入分级访视和定期关怀,为困境儿童在学习、生活等层面提供资源支持和物质支持,改善他们的成长环境,为其家庭缓解经济压力。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安全自护教育、科普研学等关爱服务活动,帮助困境儿童更好地融入学校及社会。

  5.宣传关爱。结合宣传月,利用社区LED屏、宣传栏、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发等形式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宣传活动,营造未保良好氛围。今年宣传月开展了“大手牵小手”科普宣传、家庭教育指导知识竞赛、“成长微心愿”、“关爱明天·普法先行”、“反诈小卫士”科普小讲堂、“童心向党·快乐成长”之消防安全我守护流动小百科、“同心童行”之小小竞拍师流动小百科等宣传活动。通过线上知识答题、主题沙龙、专题分享会等活动进行宣传,主题式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和儿童关爱宣传活动。以“线上+线下”、“传统媒体+新媒体”等方式,走进“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开展宣传倡导活动,将未保政策和相关法规普及宣讲,落实宣传工作部署,收集宣传活动材料。

  三、链接关爱服务资源

  1.链接社会资源。凝聚社会各方力量,通过挖掘和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形成多元的资源链接服务,整合企业、基金会等社会资源,招募、吸纳社会爱心、热心人士,通过“公益服务开展+资源链接服务”的方式,为困境儿童提供服务。如我区禾山街道通过项目社工走访、整合汇总辖区公益资源,搭建企业公益服务平台。携手厦门市湖里区小蜗牛身心障碍者家庭支持中心、舞动身心管理工作室等,举办“时间守护·为爱续航”禾山街道身心障碍儿童家庭喘息服务,让居民享受家门口的贴心服务。

  2.凝聚社会力量。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增强探访关爱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通过联动企事业、社会组织、志愿者等资源,共同为探访关爱对象社会参与提供更多的能量,形成良好的社会关爱氛围。通过“一建二挖三育四服五建”(即建立关系-挖掘潜能-培育能力-开展服务-建立网络)的工作方式,积极挖掘探访关爱对象的内在潜能,服务他人,以爱育爱,携手共进。

  3.服务对象结对。通过探访关爱服务推动困境儿童家庭一对一结对,结成互助对子,日常生活中互帮互助,建立良好非正式支持网络。通过结对的方式,让困境儿童家庭从长时间高度集中照顾孩子的疲惫中暂时释放出来,释放压力。让困境儿童感受到来自街道、社区、机构、爱心人士的关爱,营造有利于困境儿童身心发展的氛围,并通过手工、绘本、运动、音乐等方面为他们赋能。

  4.实现五社联动。形成由社区、社会工作者、社会组织、志愿者、社会公益力量等共同组成的未保服务关爱体系。社区为社会组织和社工参与社区儿童关爱搭建合作平台、统筹资源、创造条件,社工充分发挥在发动群众上的优势,协助社区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参与儿童关爱工作,开展志愿服务为社区提供支撑,实现精准优质高效的志愿服务。发挥社区儿童发展理事会作用,以社区网格为依托,构建“社区儿童主任+社区工作人员+专业社会工作者”网格体系,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发挥社工的专业优势,形成“专业社工+社区工作者+专业机构”联动和服务的路径。形成“街道—社区--网格”上下衔接网络体系,构建以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作为项目统筹规划把舵人,以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者作为项目实施主体,以社区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爱心企业等作为资源拓展的项目人员架构。通过社区组织开展各类儿童关怀服务,让儿童及其家庭真正把社区当作可信任的“第二个家园”,增强儿童参与感和归属感。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