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XM02102-0400-2025-00012
- 备注/文号:厦湖发改函〔2025〕15号
- 发布机构:厦门市湖里区发展和改革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5-06-09
纪汉玲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氢能产业布局的提案》(第20251014号)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加快氢能产业布局是湖里区抢抓能源变革机遇、培育绿色低碳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战略举措。提案充分分析了厦门市及我区在氢能科研攻关(如厦门大学、嘉庚实验室技术突破)和产业链基础(如厦钨氢能、圣元环保等企业布局)等方面的现状,并针对性提出强化基础设施、拓展示范场景、完善政策体系等建议,对推动氢能全链条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实操价值。收到建议后,我局高度重视,明确分管领导和经办人员,并与代表充分交流意见,沟通办理思路,并在建议办理过程中及时向代表反馈最新进展情况。
二、措施与成效
(一)针对做好顶层设计的建议
氢能产业作为厦门市“4+4+6”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未来产业的重要一环,是我市重点发展的未来赛道之一。我区制定《湖里区科创产业发展三年行动纲要(2023-2025)》,把氢能与储能产业作为重点布局的未来产业鼓励集聚发展。同时,我区筹划出台《湖里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若干措施》,面向专精特新企业给予分档奖励。对首次认定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给予最高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首次认定为省级(含厦门市级)专精特新企业的,给予最高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首次认定为厦门市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后备企业的,给予最高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将对氢能相关企业提质升级提供有力政策支持。
(二)针对多场景开放氢能应用示范的建议
目前我区正在积极对接接洽氢能产业重点项目,引进落地圣元(厦门)氢能源研究院,投资建设氢能源研发中心实验室及车船氢动力装备总成项目落地智慧交通产业园,并支持企业开展固态储氢材料研发,推动氢动力车船应用和推广。该项目已通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目前处于试生产阶段,共完成总投资额6200万元,完成年度投资额200万元。后续将继续深化储氢合金开发、储氢装置及系统集成开发的技术迭代,并实现定制化生产。
(三)针对加大氢能产业的财税金融支持的建议
我区用好用足《湖里区支持企业培育研发创新能力的若干措施》(厦湖工信〔2022〕33号)等政策,新增给予企业科技贷款贴息贴保政策,对企业通过市科技信用贷款、科技担保贷款、科技保证保险贷款所发生的利息,以及科技保证保险支出保费,给予市级贴息贴保全额配套支持,每家企业每年最高50万元。对于重大研发融资项目,采取“一企一策”研究具体支持措施,可全额支持。2025年兑现51家次区级科技贷款贴息补助188万元。
三、今后推进计划
(一)强化规划引领,构建产业生态
以低效用地再开发为契机,在全区产业空间规划中优先划定氢能产业集聚区,重点布局制氢装备研发、高密度储氢技术转化、氢能终端应用示范等核心环节。同步完善加氢站、检测平台等基础设施配套,探索“研发-中试-制造”一体化空间利用模式,打造特色鲜明的氢能产业载体。
(二)深化区域协作,延伸产业链条
主动融入省市氢能产业发展大局,建立跨区域产业协同机制,加强与泉州、漳州等地在化工副产氢资源利用、氢能装备联合制造等领域的深度合作,推动形成“资源互补、技术共享、场景联动”的区域氢能发展共同体。积极对接头部企业资源,争取区域性氢能技术中心或装备生产基地落地。
(三)突出创新驱动,激活发展动能
依托厦门大学、嘉庚实验室等科研平台,搭建“高校研发-企业转化-场景验证”的协同创新链条,重点突破氢能材料、储能技术等关键领域。推动建立产学研用合作平台,支持氢能技术成果在港口重卡、船舶运输等场景的试点应用,加速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四)加强政策统筹,优化服务保障
我区也将根据氢能发展情况适时研究制定出台氢能产业专项扶持政策,在土地供给、资金配套、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推动辖区企业加速转型升级。探索建立氢能产业孵化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技术攻关和场景建设。完善产业服务配套,建立重点项目跟踪服务机制,构建“技术孵化-企业培育-产业集聚”的全周期服务体系。
区政府分管领导:戴乐生
承办单位领导:曾以勤
承办单位联系人:廖蔓俐 联系电话:15960813408
厦门市湖里区发展和改革局
2025年6月9日
(此件主动公开)
抄送:区政协提案委员会,区政府办公室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