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XM02110-0400-2025-00009
- 备注/文号:厦湖民函〔2025〕5号
- 发布机构:湖里区民政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5-06-17
厦湖民函〔2025〕5号
答复类别:A类
关于区政协九届四次会议
第20254011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张思凯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湖里区加强困境儿童关爱服务的提案》(第20254011号)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我区现常住未成年人11.8万人,辖区5个街道均设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并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达1825平方米,服务未成年人超过13万人次。从2021年以来,区财政每年投入资金购买困境儿童关爱服务项目,用于购买未成年人保护、困境儿童项目服务,共同推动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发展,优化帮扶服务机制。
二、措施与成效
(一)针对建立困境儿童生活心理状况和风险评估机制的建议。一是组织开展定期摸排。组织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儿童主任等力量,对辖区内的困境儿童进行逐户排查,全面掌握困境儿童的数量、分布、家庭状况、致困原因等基本情况。按照困境儿童不同类型,对困境儿童进行动态登记,分类建档,更新花名册。二是加强跨部门合作与信息共享。强化各成员单位的日常沟通与协作,建立健全民政、法院、检察院、公安、教育、司法、卫健、团区委、妇联、关工委、残联和街道信息共享机制。通过定期报送工作信息、建立工作微信群等方式,及时交流工作进展、政策动态、典型案例等信息,实现信息互通有无。三是跟踪评估确保服务质量。我区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开展跟踪评估工作,依据困境儿童关爱服务目标,负责跟踪监测服务实施情况,并制定具体的评估标准。充分发挥中央集中彩票公益资金,将心理情绪异常、社会融入困难、法治意识淡薄等类型列入困境儿童范围,通过康复、家庭、学习和生活四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估。有效链接社会资源,配套中央财政资金,完善困境儿童需求评估机制,采用多样化的评估方法,为其制定个性化的服务方案。
(二)针对完善开展困境儿童服务的覆盖面和针对性的建议。一是助推困境儿童服务专业提升。为进一步深化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工作,凝聚各个领域的专业力量,区民政局组建困境儿童关爱服务项目专家,涵盖高校专家学者、儿童心理学专家、心理咨询师等不同领域的专业人才,组成困境儿童关爱服务项目专家小组,开展总结指导工作,为困境儿童帮扶提供专业指导与精准服务,推动困境儿童政策完善,提升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促进困境儿童帮扶可持续发展。2024年以来,依托街道心理健康驿站开设心理咨询门诊,为辖区居民提供便捷的心理服务,开展专家门诊40余场,服务求助者190人次,开展心理健康团体辅导3场,共70余人参加。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开展心理健康活动80余场,覆盖人数高达15850人次。二是推动困境儿童服务提质扩面。为了最大化为孩子们兜住关爱网,我区在59个社区设立了儿童工作委员会,每个社区配备一名“儿童主任”,负责做好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建立“儿童联络员+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区、街、社区三级服务网络,通过宣教并举、联盟联动,立足六大保护、提升关爱保障,实现我区未保服务全覆盖。发挥社区儿童发展理事会、儿童之家的作用,构建“社区儿童主任+社区工作者+专业社会工作者”的网格体系,通过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统筹项目,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实施项目,社区志愿者拓展项目的方式,组织开展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增强困境儿童的参与感和归属感。通过我区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试点项目的推进,将为困境儿童提供涵盖康复、家庭、学习、生活等4大维度的全方位、多角度关爱服务,同步实施日常关爱、危机介入、假期关爱、亲情陪伴、心理辅导、资源链接等6个特色项目,改善困境儿童的生活和心理状态,切实解决困境儿童成长中的实际问题。三是常态化开展困境儿童关爱行动。贯彻落实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工作,确保符合条件的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应保尽保。开展“六一”慰问关爱活动,为118名困境儿童发放慰问金,送去文具大礼包。积极争取省市妇联“春蕾助学”“爱心助学”“四癌救助”等民生项目。在2025年元旦和春节期间开展困难妇女儿童关爱慰问活动,为86名困难妇女送去慰问金。四是未保站赋能。我区共有5个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并已全部投入使用。依托街道未保站,为困境儿童家庭提供生活保障、日常关爱、心理疏导等关爱服务。湖里街道打造“未爱护航·守护成长”困境儿童服务品牌,殿前街道探索形成“1+N”彩虹工作法、“1+2+3+4”阶梯式关爱模式,江头街道探索形成全域性覆盖、全方位参与、全过程赋能的“三全”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等服务品牌,禾山街道探索形成困境儿童四色分层管理方法,金山街道开展“金心共筑·未你守护”和“金心筑爱,善启未来”服务,成立金山街道困境儿童关爱联盟。五是开展关爱困境儿童服务活动。2024年以来,我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已累计为困境儿童开展多元化主题关爱活动1332场,惠及7864人次。主要包括:开展生活照料、安全教育等日常关爱活动540场,筑牢困境儿童生活保障网;开展27场心理疏导、团体辅导活动,累计服务3425人次,重点关注儿童情绪管理与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围绕学业帮扶与兴趣培养,组织68场兴趣课堂、职业体验等活动,惠及1603人次,助力困境儿童拓宽成长空间;通过688次家庭走访,覆盖936人次,实现“一户一策”个性化支持;针对未成年人面临的校园欺凌、家庭监护等常见法律风险,开展9场普法宣传活动,为43名儿童及其家庭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知识,守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通过搭建活动平台,助力孩子们突破社交壁垒、重塑自信品格,不仅在互动交流中实现自我提升,还逐步从受助者成长为社区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形成“受助—成长—反哺”的良性循环,为困境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三)针对推动困境儿童关爱服务的专业化发展的建议。一是创新打造帮扶联动模式。建立湖里区1+5+X困境儿童帮扶服务联动模式。即发挥“1”个困境儿童保护中心统筹作用,供参观、交流、学习、成长,有效整合困境儿童服务资源;发挥“5”个街道未保站基层枢纽作用,开展对困境儿童的走访摸排,建立困境儿童档案信息,针对困境儿童特殊情况,如生活困难、心理问题、教育需求等,提供个性化的帮扶服务;发挥“X”个区级部门联动作用,通过召开联席会议、通报工作进展、研究解决问题等方式,形成部门联动合力。创新采用“民政兜底+慈善救助+公益同行”的多元社会参与模式,汇聚各方力量,全方位满足困境儿童基本生活需求,为其健康成长筑牢坚实基础。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我区医疗资源丰富。辖内拥有复旦中山厦门医院、仙岳医院、复旦厦门儿童医院、厦门市中医院等多家儿童康复医疗机构,在治疗儿童早期发展、心理、精神康复等项目上均走在全国前列。另一方面,我区社工人才广聚,全区现有专业社工机构15家,持证社工147人(其中高级社工11名,占全市总数61.1%,中级社工54名,初级社工82名)。多年来我区自主培养29名全国、省、市区社会工作领域优秀社工人才,其中社工实务人才20名,社区实务人才9名。
三、今后推进计划
一是精准锚定个案需求,深耕定制帮扶服务。做好个案帮扶服务跟踪工作,构建“精准化、动态化、长效化”的跟踪体系。加强组织领导,持续对辖区内的困境儿童进行逐户排查,全面掌握困境儿童的基本需求,根据困境儿童基本情况,定制帮扶服务。
二是优化活动设计,增强活动吸引力。为提升困境对象活动参与主动性,从需求匹配、活动设计、可及性保障三方面优化。首先,建立需求精准调研机制,通过一对一访谈、线上问卷、社区座谈等形式,定期收集困境儿童在兴趣爱好、能力提升、社交互动等方面的真实需求,形成动态需求清单,确保活动内容契合其实际诉求。其次,创新活动形式与内容,引入沉浸式体验、趣味竞赛、小组协作等互动模式,结合困境儿童特点设计主题,如针对青少年开展职业体验营、为残障人士定制艺术疗愈工坊、为孤独症儿童举办绘画比赛等活动,以趣味性与实用性增强吸引力。最后,强化活动可及性保障,优化活动时间安排,避免与学习、工作冲突;在场地选择上,优先考虑社区、学校等就近场所,并提供交通、餐饮、无障碍设施等支持。
三是加强区级儿童关爱服务特色示范点建设。积极动员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困境儿童关爱帮扶工作,配合街道收集整理帮扶过程中的数据、典型案例,对收集到的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提炼具有示范价值的核心经验,汇编形成关爱帮扶个案集。立足各街道个性化关爱服务实践经验,加快推进示范点建设,确保每个街道至少建成1个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阵地,以点带面提升我区帮扶服务水平。
四是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阵地实体化。为进一步强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功能,2025年区妇联计划将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入驻我区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基地。以“1+N+N”体系为核心,整合多方资源,构建“政策引领-专业服务-社会支持”的立体化帮扶体系。队伍建设专业化提升,培育家庭教育特派员等专业队伍,加强个案跟踪和技能培训。通过“选-育-助-督”四维培养模式,招募87名覆盖社区骨干、教师、社会组织负责人及家庭教育从业者组建家庭教育特派员队伍,为后续服务提供人力保障。
区政府分管领导:焦杨
承办单位领导:曾军勇
承办单位联系人:李潇攀 联系电话:2808292
厦门市湖里区民政局
2025年6月17日
(此件主动公开)
抄送:区政协提案委员会,区政府办公室。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