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XM02113-0300-2025-00013
- 备注/文号:厦湖人社函〔2025〕8号
- 发布机构:厦门市湖里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5-06-10
关于区政协九届四次会议第20254005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民建界别:
《关于加强城市外卖员管理和权益保障的提案》(第20254005号)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当前,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外卖行业蓬勃兴起,外卖员数量不断增加,已成为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健全劳动法律法规,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二、措施与成效
(一)针对完善法律法规与政策支持建议
区人社局会同区发展改革局、区应急管理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人民法院、区总工会联合印发《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工作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明确用工情形、健全收入分配制度、落实休息休假制度、落实卫生安全责任、完善社会保险政策、探索职业伤害保障、推进企业民主管理、创新培训评价模式、完善基础服务网点、统筹文教公共服务、推进信息系统建设、健全工会协会组织、发挥部门工作合力、加大监管工作力度等14个方面提出具体措施,着力维护包括外卖员在内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研究出台区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实施办法、关心快递物流行业十项举措、促进商贸服务业拓新发展若干措施等文件,探索在航天人力资源产业园建立灵活就业综合服务平台试点,促进物流、快递、商贸服务等行业发展。持续开展湖里“魅力购”活动,联合“饿了么”平台发放外卖消费券,支持平台企业发展。做好住房保障,建成由短期住服务雁来公寓、长期(一年)住宿安居保障公寓和平台企业新业态劳动者申请市级公租房等相结合住房保障体系,创造“拴心留人”的住宿环境。目前,正在建设的禾美公服综合体及坂美公服综合体建设,已规划53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可进一步夯实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住房保障。鼓励技能提升,对参与工业机器人、互联网营销师等新兴职业工种培训的给予补贴,最高不超过2000元/人。
(二)针对强化平台责任落实建议
《通知》提出,健全收入分配制度,保障劳动者获得合理报酬。行业主管(监管)部门要督促企业照不低于我市最低工资的标准,向提供正常劳动的外卖员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和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四部门要指导企业完善考核机制,优化算法规则,不得将“最严算法”作为考核要求,要通过“算法取中”等方式,合理确定考核要素和劳动者报酬,要建立劳动报酬合理增长机制,逐步提高劳动者劳动报酬水平。
区人社局积极落实《通知》要求,厘清责任,从公平就业、工资支付、劳动休息、安全就业、社会保险,职业伤害、平台规则算法等15个方面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与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合力督促平台企业按照不低于我市最低工资的标准,向提供正常劳动的外卖员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行业主管(监管)部门督促平台企业定期对外卖员进行全面的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充分运用“人防+技防”等措施,及时处置6起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舆情事件,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常态化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专项检查、守法诚信等级评价等,对90余家新业态企业进行监管巡查,对部分纠纷相对集中的平台企业进行约谈,切实指导督促平台企业依法合规用工。加强平台企业拖欠劳动报酬、违法超时加班、未落实安全卫生责任制等突出问题整治,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
(三)针对加强部门协同监管建议
严格落实《通知》要求,强化劳动保障监察工作,适时开展平台企业劳动者权益维护专项检查,督促企业落实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责任,严厉查处不依法与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行为,加强治理违反最低工资规定、拖欠劳动报酬、违法超时加班等突出问题。建成全省首个区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服务基地”聚集仲裁、监察、司法、工会等多部门职能,提供维权申请、纠纷调解仲裁、司法确认、法律咨询、工会援助等“一站式”服务,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找准路、少跑路。借鉴“枫桥经验”,建成一支由仲裁、监察、司法、工会、法律专家、服务专员等多类型人员组成的法务帮扶团队13人(其中,2人成功入选市局法务专家库),开展涉新就业群体的劳动法律宣传援助咨询572人次。畅通劳动保障监察热线、全国欠薪线索反映平台、“福建人社”小程序欠薪线索投诉等劳动保障监察投诉渠道,及时解决劳动者欠薪问题。通过下发监察建议函或以约谈等形式,引导和督促平台企业规范用工行为、化解用工风险,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对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通过走访平台企业、发放指南、开展宣传等方式,指导企业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协议,合理确定企业与劳动者的权利义务。落实与湖里区人民法院的裁审衔接机制,积极推动劳动争议案件信息互通、文书共享及电子卷宗信息交换,统一法律适用尺度,减少裁判歧见现象,提高劳动争议裁审质效。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工伤待遇、延时加班、劳务与劳动关系竞合引发纠纷等3类难点问题,形成了统一的裁判意见;2005年5月,区人社局、区法院联合发布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10个典型案例,共同为维护新就业形态领域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提供法治保障。落实法律援助协助办案机制,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更加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不断减轻其维权成本。
(四)针对提升社会认同与关怀
用好5个街道文化站、5个社区劳动综合服务基地、54个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打造新就业形态劳动者“15分钟服务圈”,提供生活、学习、就业等“一篮子”服务。建立湖里区新兴产业技能提升基地,聚拢优质社会资源,为互联网营销师、动漫影视制作等新兴产业的职业工种提供技能培训服务,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多样化的职业发展路径。建成42个工会驿站,完成“定位落图”全覆盖,基本覆盖湖里区主要园区、楼宇、大型居民社区和城中村,较好解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区内解决“喝水难、热饭难、休息难、如厕难、补给难”等关键小事。施划非机动停车位3727处,建成电动自行车充电点977处、充电桩(口)11391个,完成市政设施零星修复1257处,优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停车、充电和出行环境。为4家新就业形态企业提供救护员培训,在万达、海上世界、江头公园、嘉禾新天地等重要商圈和文体休闲场所布置AED除颤仪,强化应急救援保障。组织为2268人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送上工会暖心礼包,450人次新就业群体及其子女提供爱心义诊,举办3场新就业群体子女夏令营、冬令营红色研学游活动。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引导上千余就业形态劳动者参加“益鹭保”,为13287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购买人身意外险,为6237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办理职工医疗互助保障。鼓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以个人身份参加灵活就业养老保险,确保老有所依。围绕“进企业、进课堂、进社区、进窗口、进云端”五大主线,做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宣传。区人社局深入企业、站点走访宣传,共走访206家。区委宣传部充分运用“报、台、网、端、微”宣传矩阵,选树新就业群体“先锋传递者”,通过湖里区融媒体宣传矩阵广泛宣传,增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荣誉感。近年来,我区涌现出“爱操心”专车司机余炳文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先进典型代表。
(五)针对促进沟通与协商机制建设
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进行专项调研,结合外卖员、网红直播、快递和网约车等行业、群体特点,积极建设联合工会和引导劳动者入会。截至目前,建成26家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联合工会,发动12000多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全区注册备案的22家网约车平台企业实现全部建会。开展集体协商,与区内网约车企业和从业职工签订《行业性网约车女司机特殊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明确保护网约车行业女司机的特殊权益。用好湖里区、街、社区(网格、行业、商圈、企业)劳动争议立体调解组织网络建设成果,畅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申诉渠道。
三、存在的问题
主要是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主要针对传统就业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不能适应当前新就业形态就业的特点和需求,一方面不利于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制约了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因此,在立法层面上修订和完善适应新就业形态的相关法律法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行法律法规对新型就业模式缺乏明确法律界定,亟待通过修订相关法律进一步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劳动报酬、规范工作时间。
四、下步工作
(一)持续畅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通道。一是巩固劳动者高效维权基础。持续深化厦门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服务中心湖里分中心建设,以维权申请“只跑一趟”为原则,建立统一的纠纷接受入口,完善“服务+保障+监察”三位一体服务机制,为劳动者提供便捷、低成本的“一站式”维权途径;二是抓好法务调解专家库建设。立足行业特点,培育行业纠纷调解专家队伍,加强新就业形态企业调解人员培训。力求将矛盾纠纷最大程度化解在一线、基层;三是延伸末端服务保障。持续推进“一体化”服务“进社区、进网格、进企业、进园区”,做好社区劳动综合服务基地、零工市场、零工驿站建设,丰富园区职工服务中心职能,指导建立新就业形态企业调解组织,构建普法宣传、法律援助、就业创业、纠纷化解、协商协调、工会关爱等于一体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全方位、全周期服务矩阵。
(二)依法妥善审理好新领域新类型劳动争议案件。目前,我单位将在现有法律框架内,依托湖里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服务基地,努力为包括涉及外卖员在内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在劳动争议仲裁阶段,区仲裁院将聚焦外卖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依法妥善审理好新领域新类型劳动争议案件。根据实际用工情况认定劳动关系,破除以连环外包等隐蔽手段规避用人责任的“障眼法”,助推劳动市场规范有序发展。落实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工作,健全完善联动机制,搭建调解平台,推动更多劳动争议纠纷源头实质化解,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三)持续做好新就业形态党组织和联合工会建设。以“1+X”党建联建片模式建设为先导,持续推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建设和入会工作,强化基层党组织在新就业形态群体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工会在新就业形态群体中的思想引领作用,畅通政府、平台企业和劳动者三方沟通交流通道,统筹推进协商协调,以点带面,力争形成区级层面对于“平台算法”、集体合同、民主协商的共识。明确人社部门牵头、各新就业形态行业主管部门承担主要监管责任、工会等部门负责多方面员工关爱帮扶的组织体系,凝聚政策制定、措施落实、监管到位的工作合力,形成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全方面、全周期关怀呵护。指导、鼓励、帮扶建立新就业形态行业社会团体,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保障从业者权益、协助提高监管效率,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到新就业形态行业监管自治组织的建设当中,形成行业性服务质量标准、劳动纠纷内部处理机制,破除地域局限,促进公平竞争、良性发展。
(四)持续增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关心关爱。一是加快服务站点建设。推广科宏眼科和绿牌新能源服务样板点建设经验,改造升级更多满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需求的公共服务站点,配备必要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和劳动防护用品。加快过街通道的便利化设置,加强临时停车点位规划,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工作生活便利;二是拓展社会保障覆盖面。积极推广厦门市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险“益鹭保”项目;引导快递企业为灵活性、流动性较大的快递员按规定单独优先办理参加工伤保险。根据全市部署,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中的覆盖范围,使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伤有所保、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三是做好正面宣传引导。对在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应急救灾、基层治理等领域有突出贡献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予以支持和奖励。引导各类社会团体、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关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公益活动,提升社会大众对新就业形态与从业者的全面理性认识。
区政府分管领导:焦杨
承办单位领导:林长发
承办单位联系人:傅戎 联系电话:6039639
湖里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5年6月10日
(此件主动公开)
抄送:区政协提案委员会,区政府办公室。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