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XM02123-0400-2025-00016
    • 备注/文号:厦湖卫健函〔2025〕13号
    • 发布机构:湖里区卫生健康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5-06-12
    关于区政协九届四次会议第20253039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时间:2025-06-12 10:43

      厦湖卫健函〔2025〕13号

                                                                                            答复类别:A类  

      关于区政协九届四次会议

      第20253039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张建新委员:

      《关于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提案》(第20253039号)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我局对你们提出的《关于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提案》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工作人员针对提案建议内容,梳理总结目前已开展的相关工作情况,并结合我区实际,对下一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做出相应计划安排。2022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社卫中心”)回归区管以来,我局积极完善基层医疗卫生体系,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取得一定成效。

      二、措施与成效

      (一)针对“建立健全的医疗服务网络”的建议,我们搭建双向转诊通道与平台,深化落实分级诊疗制度,为患者提供顺畅转诊和连续诊疗服务。通过三级医院专家定期坐诊,采取名医带徒方式,定期输送骨干力量前往三级医院学习进修,持续构建“首诊在基层、小病到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诊疗体系,为居民提供更加全面、连续的健康服务。一是规范服务流程,推动各社卫中心与上级医院的业务合作,建立精准双向流程图,指导社卫中心做好上转患者闭环管理。要求各社卫中心及医院制定双向转诊规程,指定专人对接转诊事宜,确保群众上转有绿色通道、下转有康复指导。二是便捷转诊渠道,不再局限于智业云平台及“厦门i健康”,可以通过微信群等渠道实现即时预约,打破时空及对象等条件限制,确保转诊及时高效。三是落实精准医疗,要求首诊医生细致研判患者病情、掌握三级医院学科优势,对于基层确实无法处理的疾病,必须给出准确就诊意见,包括可以就诊的具体医院、具体科室、具体医生,需要做的具体检查等,并协助预约,使患者看病少走弯路、不折腾,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二)针对“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的建议,我们加大投入、强化保障,“软硬兼施”积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发展动力。一是完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2022年5月起,辖区5家街道社卫中心整建制划归区管,基本公共卫生经费逐年增加,由人均84元提高到94元,区财政每年及时调整资金配套金额,足额纳入财政预算,并采取“先预拨、后结算”的方式直接拨付到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社卫中心。2024年、2025年区财政共批复750万元用于支持社卫中心购买CT设备,进一步提升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推动以财助才、财为才用,由财政全额保障社卫中心人员经费,充分落实“两个允许”政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支结余部分可用于在职人员激励,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额。二是推动业务用房建设,将殿前街道嘉福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湖里街道新港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分别纳入2023年、2024年为民办实事项目,为周边居民提供“家门口”的基本公共卫生及基本医疗服务,嘉福、新港社区卫生服务站分别于2023年7月、2024年11月开业运营;积极策划江头街道社卫中心迁址新建,加快推进湖里街道社卫中心、金山街道社卫中心新址项目建设,并在新建社区服务中心中规划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站点。截至当前,湖里区共设有5家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下设2家分中心、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在建服务站点项目7个。三是深入推进基层达标创建。积极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和社区医院建设工作,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满足群众就医服务需求。我区在全市率先实现社卫中心“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达标全覆盖,在岛内率先建成“社区医院”2家。四是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指导各社卫中心在家签服务包中增加“精准双向转诊”内容,要求各签约团队在准确掌握签约居民健康情况的基础上,提供针对性的诊疗、转诊服务,解决签约居民就医问题,提升居民获得感。制定《提升家庭医生履约服务质量路径图》,指导各中心持续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落实、落细,提升家庭医生签约率和服务质量。

      (三)针对“完善基层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议,我们积极争取、以差异化待遇,引导居民基层首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门诊报销比例设定高于二、三级医疗机构,一级医疗机构住院起付标准设定低于二、三级医疗机构。参保人员在基层公立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就医,使用已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的国家基本药物发生的医疗费用,不设起付标准,由统筹基金按门诊规定比例支付。以门诊报销比例为例,如起付线在1万元(含)以下的,在基层门诊报销比例为65%,高于二级机构的55%和三级机构的45%。辖区5家社卫中心均已上线“诊间结算”和“扫脸支付”服务,医生可在诊室电脑上进行多种支付渠道的结算操作,让患者享受“一站式”的就医服务,缓解看病、付费反复排队的烦琐问题,有效提升医保结算效率,增加患者就医便利性。

      (四)针对“推动上级医院医生下基层坐诊、挂职”的建议,我们建立专科联盟,构建双向转诊网络,通过“全专结合”及“千名医师下基层”等活动,构建医疗服务专家库。一是指导各中心和三级医院专科医生联合,为居民提供“预防-筛查-诊断-转诊-治疗-随访-康复-自我管理”的全链条专病管理服务,在推进高血压、糖尿病等16类市级专病分级诊疗病种健康管理的基础上,各社卫中心主动对接三级医院,创新打造结节病、静脉曲张、痛风(高尿酸)、慢性咳喘、常见风湿病、帕金森等多个专病共管项目。二是邀请三级医院专科医生以“专科顾问”身份加入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制定专科医生下沉基层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分配方案,约定服务项目、明确工作量,推动基层医疗服务力量更加雄厚,2024年以来,全区5家社卫中心共邀请来自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复旦中山厦门医院等8家三级医院的46名“专科顾问”加入家庭医生签约团队,覆盖专科二十余种。三是用好国家、省、市“组织城市医院支援社卫中心”“千名医生下基层”等政策,结合基层实际,主动对接三级医院派驻专家常驻基层开展服务,2024年以来,三级医院共派出54名专家定期下社区坐诊。

      (五)针对加强基层医护人员培训的建议,我们通过强化赛训结合、注重“产学研”转换,提升基层医疗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临床实践技能。一是强化“订单式”培养,坚持系统培育,鼓励社卫中心分批次选送工作人员参加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基层人才能力提升培训等脱产培训强化全科理念及临床思维,2024年,各社卫中心共派出人员参加系统性培训101人次。建强联合专病特色门诊,选择优秀全科医生,以管理特色专病为目标,前往上级医院进修专病诊疗技术;与精准双向转诊协作医院专家团队或“全专结合”专科顾问结对,持续推动专家下沉社区联合专病特色门诊坐诊并带教。二是突出“大练兵”检验,组织全区性技能竞赛或业务培训,邀请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等上级医院优秀师资作为评审或培训老师,2024年以来举办区级医务人员岗位技能竞赛2场、组织区级理论技能培训约50课时,内容涵盖保密知识、医保政策、文明礼仪、医德医风、岗位设置与竞聘、医院感染、医患纠纷处置、家庭医生签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方面,参与竞赛或培训的人员破百名,发掘表现优异的基层卫生人才近20人。三是聚焦“产学研”转换,坚持“科研是动力”的理念,依托专病共管对应的医院专科、专家支持,开展特色专病系列科研项目研究。在禾山街道社卫中心试点成立邱明山名医工作室,工作室团队由厦门市中医院邱明山主任医师团队和师带徒学生组成,由专家团队带领基层医务人员围绕常见风湿病管理开展科研教学、临床诊疗及健康管理服务,自工作室开设以来,已发表学术论文3篇。 

      (六)针对“推动远程医疗和互联网医疗”的建议,我们协助推进信息互联平台建设,提升健康数据使用效能。一是协助推动信息平台建设。在市卫健委的牵头推动指导下,参与全市基层医疗信息平台改造提升工作,平台改造提升后将实现社区与二、三级医院电子病历、体检档案、电子健康档案等全面互通共享。当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可通过“厦门市基层医疗机构统一平台”调阅部分患者在上级医院就诊的信息记录,并通过该平台开展双向转诊等服务。二是发挥远程医疗服务网络效用。各社卫中心能联合上级医院搭建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如社卫中心接诊胸痛患者后,应立即为患者完善心电图等检查,心电检查结果可以通过心电诊断系统实时传输至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院,由专科医生明确诊断、指导开展救治工作,2024年以来,依托心电诊断系统完成远程心电诊断近2万人次。三是全专结合线上诊疗服务。依托“厦门i健康”平台,签约居民可向家庭医生在线咨询健康问题,家庭医生作为居民和专科联动的核心中介可“一键邀请”专科医师在线解答,同时对于需要线下处理的患者通过全专结合绿色通道进行双向转诊;慢性病家签患者可通过“厦门i健康”微信公众号进行线上复诊、续药,并通过医保移动支付进行线上结算,还可选择送药上门,实现了“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腿”。2024年内,全区家签居民通过“厦门i健康”微信公众号进行线上咨询42624人次(其中专科医生咨询5196人次、全科医生咨询37428人次)、复诊23644人次、续药1966人次。

      (七)针对“促进医疗机构间合作与交流”的建议,我们打破社卫中心“院办院管”期间与所属医院建立的紧密型医联体模式,由各社卫中心与辖区内三级医院签订精准双向转诊协议或建立专科联盟,共同推进医疗服务提升。自2022年9月起,区卫健局指导各社卫中心与辖区内厦门市中医院、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弘爱医疗集团等5家机构开展精准双向转诊合作,合作内容包括双向转诊、设立专家基层工作点、资源共享、人才培养等,并与厦门市口腔医院、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院、厦门市儿童医院建立专科联盟,进一步推动技术、服务、人员下沉基层。2024年以来,三级医院共派出54名专家定期下社区坐诊,专家组织专项业务培训35场、培训覆盖人数达564人次,社卫中心医务人员抓紧专家下社区、上转病例随访等机会主动学习,跟诊学习739场,在专家指导下建立完善特色专科13个,服务群众3165人次,精准双向转诊人员约1.2万人次。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推进计划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石。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对接市卫健委,协助市级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设计,优化信息管理应用系统,从技术层面实现大医院与社卫中心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此外,我们还将持续推动基层医疗服务做优做实,建强大全科、小专科,强化医防融合,持续改善医疗服务,让居民能在家门口享受“预防-治疗-康复”全过程健康管理服务。

      区政府分管领导:吕方

      承办单位领导:白贤龙

      承办单位联系人:陈亚娜           联系电话:2808388

     

                                                            厦门市湖里区卫生健康局

                                                             2025年 6月12日

      (此件主动公开)

      抄送:区政协提案委员会,区政府办公室。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