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XM02105-0200-2023-00001
- 发布机构:湖里区行政审批管理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3-03-07
2022年,湖里区行政审批管理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要求,积极探索、主动作为,采取有效措施,优化审批服务环境,提升审批服务质量。截至2022年12月,全区共有审批服务事项4650项,其中,全流程网办事项4420项,“一趟不用跑”事项4448项,自助办事项356项,“秒批秒办”事项65项,“一证通办”事项505项,“免证办”事项300项。区人社局、区税务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等23个审批服务部门,e通卡、邮政速递、顺丰速运等8个便民服务机构进驻湖里区政务服务中心,进驻事项共849项,2022年累计办件725150件,其中,即来即办570604件,即办率78.69%。湖里辖区内5个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共可受理审批服务事项325项,2022年累计办件12936件。
一、2022年重点工作和亮点成效
(一)深化改革创新,做强做优服务品牌
聚焦群众办事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以“刀刃向内”的决心,创新推动审批服务改革,提升便民惠企的速度和温度。一是全市首推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综合窗口改革。通过组建窗口服务队伍、理顺管理机制、克服信息化壁垒、制定窗口管理制度等多项措施,在5个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综合窗口服务,让更多的事项实现在街道层级多点办、就近办。2022年4月20日全新“一窗通办”综合窗口试运行以来,已先后3批将59个事项下沉至5个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综合窗口办理,累计办件5220件、指导全程网办“帮代办”办件712件,共计收到群众表扬信67封,街道“一窗通办”综合窗口改革工作被市行政审批管理局作为典型案例,通过市行政审批管理局简报(2022第2期)和市职转办1号文在全市转发推广。二是全市首推医保服务事项“全区通办”。2022年7月,在全市首推将15项医保业务纳入区政务服务中心、各街道、各社区等三级综合窗口,实现“全域通办”。群众除可通过各办事大厅综合窗口进行线下办理,针对简易申办的医保服务事项,也可通过“e政务”自助服务终端、微信小程序等进行线上办理。
(二)坚持对标对表,促进提质增效
扎实推动考核任务,实现指标稳步提升。一是推动审批服务事项“三减一提升”。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做法,对全区1326个行政许可事项逐项比对分析,持续推进审批服务减时限、减材料、减跑动,提升即办件事项占比。截至2022年12月,我区行政许可事项“一趟不用跑”占比99.4%、在全市暂列第1,“全程网办”事项占比99.02%、在全市暂列第2,承诺时限压缩比例为94.40%、在全市暂列第2,即办事项占比,92.99%、在全市暂列第1,平均申报材料数2.31份,在全市暂列第1。二是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效率进一步提升。截至2022年12月,各相关审批部门实际审批平均用时由1.47个工作日提升至0.39个工作日,取得较大成效。三是推广告知承诺和容缺受理。印发《湖里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核对告知承诺事项清单的通知》,组织各审批服务单位研究梳理适用告知承诺审批的事项目录清单,截至2022年12月,累计推出告知承诺审批事项216项。四是推广政务服务“园区办”。牵头区税务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人社局、区建设局、区市政园林局、区发改局、湖里生态环境局等7个部门的企业开办、税务登记、社保登记等20项全流程网办事项延伸进园区靠前帮办,并于2022年9月16日起在湖里区企业服务中心(创新驿站)正式推行。五是推动政务服务“跨省通办”。2022年8月底与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签订跨省通办协议,就“就业登记”、“医保电子凭证申领”、“残疾人证办理”、“工作调动户口迁移”、“孤儿认定”等相关事项开展跨省通办合作。
(三)推进智慧政务,提高服务“加速度”
牵头组织各审批服务单位规范做好系统对接、统一认证、信息发布、在线预审和受理、审批、数据传输等工作。2022年1-10月,“福建省网上办事大厅”累计完成在线受理2056件,较去年增长90%,预审及时率99.95%,受理及时率97.52%,全区通过各类系统受理网办件239528件,网办占比50.74%(总办件量472081件),正常办结率99.999%。2022年1月引进车驾管自助拍照体检机,截至2022年12月,累计为2733人提供驾照换证拍照体检服务。
(四)落实监管职责,优化服务环境
通过系统检查、视频监控、大厅巡查、实地暗访、第三方座谈会等方式,主动查找并督促整改区、街、社区各类线上线下审批服务存在问题,针对“非常满意”以下评价强化跟踪督办。2022年累计发出《行政服务质量问题整改通知单》137份,涉及各类窗口问题202个,均已转各责任单位进行整改反馈。《厦门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2022年第二季度全市政务服务质量情况的通报》(厦审改办﹝2022﹞12号)表扬我区“导办人员及窗口工作人员精神面貌好、主动上前服务意识强、现场审批服务效率高、群众办事体验感好”。
(五)以党建为引领,加强机关文化建设
注重提升干部精气神,强化优质服务意识,培养担当作为精神,着力打造学习型、服务型、高效型机关。一是规范开展机关党建工作。2022年共开展警示学习教育7次,组织谈心谈话47次,召开线上线下党员大会24次。支部及支部党员获评湖里区2021年先进基层党组织、2021年度“厦门党建e家”优秀管理员并受赠“优秀共建单位”牌匾1个(枋湖南社区)、锦旗1面(东荣社区)。二是深化意识形态工作,树好窗口外宣形象。2022年共组织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会议2次,专题研究、分析意识形态工作情况。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大局,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平台做好氛围营造和舆论引导。2022年,“湖里区政务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共发布推文305条,其中,推送结对帮扶宣传文章15篇,累计阅读量2589次;推送有关提倡“不见面审批”文章5篇,有关抗疫知识公益宣传11篇,累计阅读量5013次;发布爱心事迹宣传作品11篇,累计阅读量1110次。阵地宣传69条,头条宣传75条,鸣言转载宣传94条,鹭信通转载宣传27条。三是充分发挥工会职能,凝聚职工向心力。2022年3月,经区总工会批复成立湖里区行政审批管理局工会,并选举产生第一届工会委员会。7月,由区行政审批管理局工会委员会承办湖里区政务服务中心2022年度“争创最美窗口、争当最优政务人”窗口服务技能竞赛,并在竞赛中增加了“喜迎二十大、强国复兴有我”的主题表演环节,展现了湖里区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专业的业务水平和良好的精神面貌。
二、存在的困难问题
市属单位业务指标难以把控,影响我区“一趟不用跑”、“全程网办”、“压缩时限占比”、“提升为即办事项”事项占比等考核指标。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湖里公安分局(含所辖派出所)、湖里交警大队、高崎国际机场分局等垂管单位以及华润燃气、广电网络、水务集团、国网电力、区公证处、区烟草专卖局等单位797个审批服务事项(占全区政务服务事项的17.14%),“一趟不用跑”、“全程网办”、“压缩时限占比”、“提升为即办事项”等优化情况由市级业务单位统一指导,沟通难度大且无法通过区级层面自行提升。同时,由于市属单位的考核评分权、业务指导权均在市级业务单位,因此,市级业务单位通过本单位自建的审批系统设置了与本级考核相关的事项流程环节、指标要素等,区级单位难以自行优化提升相关指标。
三、2023年工作重点
2023年,我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放管服”改革工作大局,持续推动我区政务服务运行标准化、服务供给规范化、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化,做强做优服务品牌,锲而不舍规范窗口监管,加快构建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为我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有力支撑。
(一)突出改革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1.深化“一件事”集成服务套餐改革。依托市行政审批管理局建设的“一件事”集成化服务平台,持续组织相关区级审批服务单位围绕出生、上学、就业等人生阶段和开办、生产、经营、清算注销等企业历程,细化“一件事”事项梳理,深化“一件事”业务流程再造,推出更多“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事项。
2.深化“一业一证”改革试点。按照省市统一部署,依托省“行业综合许可平台”,将在超市、便利店、书店、药店等12个行业开展“一业一证”改革试点,实现“一套标准、一次告知、一窗受理、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证准营”,并结合我区改革落地情况,进一步完善工作方案、工作流程、服务方式等,提升政务服务改革质量。
(二)突出便民惠企,全力提升服务效能
1.持续推动政务服务就近办、多点办。一是探索设置政务服务小站,对接各相关单位在有需求的园区、党群服务中心等场所设置政务服务小站,通过配置自助服务机、公开政务服务事项清单、事项办事指南、组织专人开展业务培训等,完善湖里区政务服务小站建设,提高群众“就近办”办事获得感;二是持续梳理对群众需求量大、申办程序简单的全程网办事项,依托各街道(含所辖社区)综合窗口、湖里区企业服务中心(创新驿站)及政务服务小站,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就近办、多点办。
2.学习信息化先进地区,进一步强化电子证照、电子签章应用,通过邮寄、告知承诺等方式减少现场核验纸质材料,继续提升“全流程网办”事项占比;推动更多区级事项进驻“e政务”便民自助终端实现“自助办”;完成“湖里区智慧审批综合平台”与“厦门市政务一体化平台”对接及应用;将白鹭信用分与区政务服务中心排队叫号系统挂钩,强化信用激励。加强对“全程网办”便捷性和办理方式的宣传,引导办事群众更多通过线上方式申办政务服务事项。
3.以完善基层政务服务体系为目标,促进“一体协同”。加强区、街道、社区一体化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社区政务服务场所标准化建设,完善功能布局,加强运行管理,推动社区便民服务站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制定便民服务中心(站)进驻事项负面清单,推动基层政务服务“一站式”办理。充分发挥网格化社会治理作用,探索建立“网格+代办”模式,梳理各级帮办代办事项清单,构建区、街、社区三级代办队伍,构建贴心代办服务网络,推动基层政务服务从“能办”到“快办”“易办”“好办”转变,促进政务代办服务精准化、精细化。
(三)突出标准建设,全面提升服务质量
1.强化窗口作风建设,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满意率。常态化开展监督检查,严格各级服务窗口管理,强化窗口工作纪律,提升窗口服务质量。全面落实“好差评”工作机制,在继续做好“差评”核实整改、主动评价率以及数据汇聚等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做好日常满意度数据分析,对“非常满意”以下评价逐件分析研判,全面提升“非常满意率”,不断提升群众办事体验感。
2.推动窗口服务队伍职业化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务服务技能人才的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对实行政府购买服务的办事窗口工作人员按照行政办事员(政务服务综合窗口办事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探索开展等级认定、定岗晋级等工作,增强人员队伍的稳定性,提高政务服务专业能力,打造一支专业化、职业化、高品质的政务服务队伍。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