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XM02145-0200-2025-00001
- 发布机构:湖里区数据管理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5-03-07
一、2024年工作成效和亮点
1.强化党建引领。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党的纪律条例,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多种活动形式,提升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今年,已开展线上线下党员大会27次,学习理论材料42份。同时,推动机关党建与社区共建,开展志愿服务23场,参与人数达90人。此外,全面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组织廉洁警示教育3场,观看教育片《百年“纪”忆》,夯实党员干部廉洁思想根基。在此过程中,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阵地,确保党的思想引领和舆论导向作用充分发挥。
2.促进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推动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我局精心编制了《湖里区智慧城市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对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包括申报、审批、建设、运维及绩效评价等,进行了系统而科学的规范。同时,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参考国家与地方标准,精心汇编了《湖里区智慧城市建设标准体系》,该体系共五部15册,全面覆盖通用、基础设施、应用、行业与服务及其他相关城区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及导则。获得“2023-2024年度中国新型智慧城市(SMILE指数)五十强区”荣誉称号。
3.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在湖里城市大脑项目建设的基础上,开展“数聚、数治、数用”行动,消除“数据壁垒”和“信息孤岛”,确保数据安全有序顺畅运行。9月份,采取利旧用新的方式,对区委政法委提出的“矛盾纠纷调解平台”,进行了事件支撑系统,案件办理,事件采集端,案件流转等功能的整合,避免了4个模块重复建设,不仅节约了财政经费约9万余元,同时也减轻了基层的工作量。截至目前,城市大脑已接入数据7.59亿条、资源目录450条、数据共享422.58万余次。
4.推进厦门金砖数字街区建设。委托太极股份公司完成了多项规划报告,并着重实施《厦门金砖数字街区实施规划(2024-2029年)》。为此,建立了“指挥部+平台公司”架构,设置“一办八组”,明确职责,协同推进四大目标、十大任务、164个项目建设。同时,在区发改局、区财政局的支持下,完成了一期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积极申请专项资金推动14个项目。此外,《实施规划》在“9.8”期间分别在招商推介大会和企业家论坛会上得到推介,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为街区数字化基础夯实了基础。
5.探索推进跨境贸易服务开放平台(数字贸易平台)建设。今年以来,以中国新能源汽车贸易领域为试点,探索数据驱动的贸易产业链数字化转型新模式,构建开放、可信、高效的跨境贸易生态体系,助力企业跨境贸易结算新通道。联合太极股份、新加坡TIG公司开展调研,持续更新跨境贸易企业及上下游产业链实际需求,组织拟定《中新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试点场景落地方案》和跨境贸易服务开放平台设计建设方案,成立合作推进工作专班,对数字人民币清结算和跨境贸易服务开放平台建设进行重点攻坚。于2024年12月5日,顺利完成首次数字人民币点对点跨境结算测试(中国出口新能源汽车至新加坡),成功落地中新首笔贸易结算背景下的跨境数字人民币创新业务试点,实现了数字人民币在新能源贸易领域跨境结算的突破。
6.助力两岸融合发展。打造全国首个台胞登陆“近便利”服务专区政务服务小站,聚焦台胞入厦后生活创业方面的33个热点办事需求事项,集成办理生活、入学、入园、就业、补贴、单位参保、个人参保、个体工商户证照联办、健保核退结算等9个台胞政务服务“一件事”,派驻专职人员为码头登陆和离岸台胞提供跨部门“一站式”就近帮办服务,实现台胞热点事项“登陆即办”,让台胞办事更加便捷高效。自6月13日启用以来,截至12月31日,专区湖里窗口已受理咨询951件,指导申办件390件,表扬信6封,台胞办件满意率100%。工作做法入选2024年度厦门市各区“十佳”营商环境创新举措,改革经验在人民网、中国新闻网、央视频、中国网、央广网、法治网、法治日报、人民公安报、东南网、厦门日报、厦视新闻、厦门网、午间新闻广场、厦门特区快讯、湖里简讯等多渠道宣传推广。
7.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通过制订《无差别综合窗口运行管理规范》福建省地方标准,完善无差别综合窗口办事业务标准和操作规程。及时印发《湖里区进一步深化“小湖”系列帮代办工作方案》,为企业、商户等提供生命周期的专人专业“一站式”帮办代办服务。先后积极推动国家和福建省两批共25个“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落地实施,截至12月31日,累计推出62个“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办理47.8万件,其中,“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累计办件14651件;全市率先推出“高效办成商圈一类事”、“高效办成小区一件事”服务,推动47项涉企服务下沉两金片区政务服务小站,15项高频个人服务部署推广至全区728个网格。相关改革经验,分别在新华网、中国经济网、学习强国、厦门日报、厦门特区快讯等渠道宣传推广。
8.数据赋能高效便民。按照市局的统一部署,强化服务融合和数据互通,做好办件数据汇聚工作,实现政务服务数据应汇尽汇。开展电子证照数据治理,落实电子证照与纸质证照三同步。累计生成电子证照129849本、电子批文2067本,其中国家标准类电子证照50571本、电子批文1502本。通过纠错修复提升电子证照质量,及时完成纠错401条,提供应用共享服务25425次。拓展福建码应用场景,实现福建省办事取号、预约签到功能。推进数据最多采一次工作,完成第一批300个高频事项应用,序时完成第二批211个高频事项应用。强化“一证通办”、“免证办”工作成果,通过审批流程再造、数据共享、电子证照应用,推广“秒批秒办”,探索“智能帮办”,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
二、2025年工作思路
以厦门金砖数字街区建设为牵引,注重创新驱动,坚持精准施策,全面提升赋能数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一)助力数字经济发展。一是多渠道筹集资金,以金砖数字街区为核心,全面布局新型网络设施,涵盖万兆光网、跨境数据专网、5G及IPv6等,确保全域感知、高速泛在及网络安全。二是加强与厦门联通合作,科学布局算力设施,建设智算中心及跨境数据算力中心,为企业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撑。三是强化数据安全保障,推动国产化替代,引入量子加密技术,确保数据流通安全可控。四是落实《湖里区智慧城市管理办法(试行)》,建设监管平台,避免重复建设,推进数据融通,并探索数据资源二级开发模式,释放数据红利。五是深化城市大脑、智慧城中村等平台建设,推动数字场景应用,并加快构建数字产业链条,吸引优质数据企业落户,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二)优化数字政府服务。一是借助湖里城市大脑,融合多技术、多场景,提升智慧治理水平,实现全方位、全流程、全周期的风险监测。二是依据《湖里区智慧城市建设管理办法》,通过监管平台严格管控项目增量,优化存量,确保系统建设与数据共享不增基层负担。三是邀请专家开展企业服务课题研究,选择产业链试点,推动“产业链+服务链”融合,形成服务模式,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提升数字产业支撑。一是结合数字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大力推进四大数字产业领域发展。在数字产品制造业领域,力争引入诚迈科技(南京)股份有限公司,促进我区消费电子、智能汽车、数字经济、信息技术创新(信创)及人工智能等前沿产业发展。在数字产品服务业方面,积极推动与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度合作,计划在厦门落地700P算力中心,构建算力调度平台,实施数字化人才培养战略。深化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厦门市分公司战略合作,共同推动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及经济运行分析平台的建设,为我区数字服务能力提升注入强大动力。在数字技术应用业领域,积极引入北京正道量子科技有限公司,运用量子密钥分发(QKD)等尖端技术,为金融、通信、物联网等多个关键行业打造高度安全的数据传输解决方案,为金砖数字街区和数字贸易平台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在数字化效率提升业方面,全力推动一系列人工智能项目落地实施,如华蔚与优艾智合机器人项目、中国电信机器人展厅等项目,通过智能化手段,显著提升我区工作效率与服务水平。二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精准筛选潜在投资企业,同时加强与中国计算机学会等行业协会、福建省香港商会等机构合作,学习借鉴安徽合肥招商机制和经验,拓宽招商渠道,提高招商效率。三是加强与政府其他部门、产业园区,及与中国科学院计算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形成产学研招商链条,组成招商合力,强化与清华海峡研究院进行合作,共建产业数据公共平台,形成一个以大数据为核心的特色高端产业集群,构建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数字文娱等信息和技术服务业的数字产业生态圈。
(四)升化政务服务质效。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营商环境难点,推动涉企服务资源实现“一类事”办理,参考先进经验,丰富企业增值服务事项,推出涉企服务“一类事”事项清单,打造企业服务新场景。二是围绕“两高两化”目标,优化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进驻事项,推进市场监管所等机构入驻,丰富办理渠道,提升政务服务升化量。三是深化线上线下一体化,提高数据质量,加强政务服务平台运营维护,提升闽政通APP应用质效,推行“扫码办事”,以“码上办”推动服务“马上办”。四是聚焦急难愁盼,健全主动发现解决机制,通过多渠道发现办事堵点,开展“政务服务体验员”活动,全流程闭环管理,强化会商协同,加强数据分析研究,改进政务服务。五是围绕数据最多采一次和无证明省份建设,推进数字政务发展,引导个人、企业应用闽政通APP,完善电子证明协同出具机制,提升数据回填和电子共享材料应用实效。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