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XM02101-0400-2025-00047
  • 备注/文号:厦湖府办函〔2025〕46号
  • 发布机构:厦门市湖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 公文生成日期:2025-03-12
湖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第0276号建议协办意见的函
时间:2025-03-12 16:39

  厦湖府办函〔2025〕46号

  答复类别:D类

市教育局:

  现将孙笑东代表《关于统筹解决厦门市“政府保障性住房人员”子女转学难的建议》(第0276号)的协办意见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一)我区义务教育学校转学政策

  湖里区每年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政策,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区的招生政策及转学政策。根据《厦门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厦门市2024年秋季小学招生工作意见的通知》(厦教发〔2024〕19号),我市公办小学实行划片招生,优先招收片区内户籍适龄儿童。因此,我区公办小学转学受理对象要求具有湖里区户籍。另外,我区公办初中转学政策由市教育局统一制定。根据厦门市教育局发布的《2024年秋季中学转学工作的通知》,湖里区区属公办初中转学申请对象为“初中阶段户口迁入湖里区申请转学的外地学生”。公办初中转学也同样要求具有本区户籍。

  (二)我区义务教育学校转学需求情况

  近年来,因2016年国家生育政策调整和厦门市落户政策进一步放宽,湖里区义务教育学校适龄儿童少年入学需求持续增长,到2023年秋季达到入学高峰,转学申请人数也持续增加,大部分学校已无学位接收转学生,部分学校空余学位也很少。

  (三)我区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发展区情况

  根据教育部《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目前的小学标准班额为小学45人,初中50人。根据《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福建省实施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专项规划的通知》(闽教基〔2018〕64号),“严格大班额、大校额学校学生转学管理,避免产生新的大班额问题”。湖里区已于2024年成功创建全省首个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但是按照教育部专家组现场评估检查后的反馈,我区存在“大班额”“大校额”问题,需按化解方案进行整改,控制校额和班额。

  针对学龄人口变动对区域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影响,湖里区严格贯彻落实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关于普通中小学招生工作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符合区域特征的应对方案,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招生办法,动态监测学龄人口,切实规范招生行为,以此应对人口持续流入带来的教育资源分配问题,营造良好教育生态,保障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措施与成效

  (一)关于“优化学位资源配置”的建议

  1.前瞻规划布局,补齐民生短板。根据厦门市教育局近年来发布的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政策文件,我市并未单独对“政府保障性住房人员”制定招生政策。我市招生对象主要分为“本市户籍、政策性照顾对象(主要包括港澳台侨外、人才军人公安消防等)以及非本市户籍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三大类。“政府保障性住房人员”也同样依据其对应身份的招生政策安排入学。我区针对学龄人口峰谷变化做好前瞻性布局,以常住人口为基数配置义务教育学位,保障教育用地,不断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十四五”期间我区建设义务教育学校14所、新增学位36300个,除了扫除湖里教育布点的盲区,有效分流解决热点片区的大校额、大班额问题,更增强了湖里区教育优质均衡的趋势。

  2.努力挖潜扩容,公平合理统筹。近年来,湖里区各公办学校尤其是热点片区学校充分挖潜扩容,通过扩班或者适当提高班生额等方式,招收更多片内生源,并采取多校划片等政策,科学合理统筹溢出生源,充分保障本区户籍适龄儿童的公办学校入学转学需求。对于需要区教育局统筹安排的符合片区招生条件的溢出生源,我区充分征求家长就读意愿,结合周边公办小学学位情况和家长的意愿统筹安排学校,尽量减少矛盾,更人性化、更公平合理的安排就读学校。

  3.实施集团化办学,推动教育均衡。为推动教育优质均衡,湖里区实施集团化办学,目前已组建7个“核心校+提升校”“核心校+新校”公办学校教育集团。在集团化办学的成员校中构建了“优质资源共享、管理理念互鉴、教研教学互助”的办学模式,其中就包括教师交流等措施,有效促进学校管理更加规范,教育教学质量也得到较大提升。

  (二)关于“畅通信息渠道”的建议

  我区每年7月在“湖里头条”“湖里教育”等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区属公办小学转学通告及操作指南,及时向家长推送有关招生的最新政策,进一步加大各项入学政策的宣传力度。我区每年秋季公办小学转学工作均通过“厦门i教育”平台受理、审批,家长可在平台上提交转学申请、查询办理进度及结果。在招生期间,我区还开通招生服务专线,组建呼叫中心,及时高效地为学生家长答疑解惑。

  (三)关于“简化转学手续”的建议

  我区根据《福建省“教育入学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工作方案》《厦门市深化“一件事”集成服务改革方案》对“教育入学一件事”事项进行改革,落实小学入学申请“一张表单、一套材料、一次提交”,实现入学报名“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减跑动”,打通户籍信息、不动产登记、房屋买卖合同网签备案、居住证信息、社会保险信息等数据壁垒,实现数据共享和网上查询核验,实现入学报名全流程网办,优化招生入学工作流程,提升招生入学工作效率,为学生家长提供最大化便利,做好教育民生保障工作。我区于每年7月在“湖里头条”“湖里教育”等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区属公办小学转学通告,家长在转学受理期间登录“厦门i教育”平台提交转学申请,学校及教育部门全程网上审批并反馈处理结果,实现家长“一趟不用跑”。转学工作全流程网办,严禁各学校通过笔试、面试进行违规入学考核。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推动计划

  因我区招生政策以市教育局发布的招生文件为依据,厦门市教育局并未单独对“政府保障性住房人员”制定招生政策。为保持政策连贯性和一致性,我区无法单独对“政府保障性住房人员”制定招生政策。同时,近几年湖里区持续处于适龄儿童入学少年需求高位,再加上厦门市户籍政策进一步放宽,转学需求也大幅度增长,湖里区大部分学校已无学位接收转学生,部分学校空余学位也很少,可能出现适龄儿童少年无法转入片区内学校特别是热点学校就读,或者统筹学校离居住地较远造成接送不变等问题。

  下步,一是继续做好入学趋势监测和入学需求摸底工作。完善户籍儿童入学摸底系统,结合厦门市房产落户新政和出生率的变化,探索开发0-18周岁户籍儿童就学情况摸底监测模块,通过调取分析公安户籍数据和目前在校生信息,提前摸底未来几年辖区户籍人口入学和转学需求,分析未来几年的招生形势,科学制定每年秋季招生计划。二是要加大跨部门协同力度,努力确保学位增量。中小学、幼儿园学位建设涉及教育、发改、规划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财政等多个部门,需要跨部门协同发力,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为学校新改扩建工作的落实提供保障。尤其在人口流入集中地区、产业或功能布局区、房产开发密集区,要加强中小学学校建设,严格落实新建住宅小区配建学校有关规定。三是加大学段之间和区域之间的教育资源统筹力度。例如加强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方便学段之间统筹规划调整班级数量;加强学区或教育集团内部不同学段之间的学位共享等。

  领导署名:胡振强

  联 系 人:郑呈垚

  联系电话:2878080

  厦门市湖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3月12日

  (此件主动公开)

  抄送: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室,市政府督查室。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