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XM02902-0200-2022-00008
- 备注/文号:厦湖殿〔2022〕32号
- 发布机构:殿前街道
- 公文生成日期:2022-07-27
各社区,各办及相关单位:
现将《殿前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建设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配合落实。
湖里区人民政府殿前街道办事处
2022年7月27日
殿前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近邻党建为引领,坚持以未成年人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秉持未成年人优先、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聚焦“近邻+”服务需求构建体系,构建街道、社区高效运行、部门联通互动的未保工作网络体系,为未成年人提供政策落实、心理疏导、资源链接、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专业服务,打通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最后一公里”,全面提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能力水平。
二、基本原则
(一)未成年人权益优先和利益最大化。把实现和维护好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作为首要任务,预防和减少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事件的发生,为面临生存困难、监护困境和成长障碍的未成年人提供支持和服务,帮助困境未成年人解决生活、监护、教育、发展等问题,促进其健康成长。
(二)预防为主和标本兼治。坚持从源头抓起,筑牢基础防线,完善未成年人社会保护网络,加强对困境未成年人信息摸底排查和救助帮扶,引导监护人改善监护方式,提升监护能力,促进未成年人与家庭的融合,依法干预处置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三)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切实履行政府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职责,充分整合政策资源、部门资源、层级资源和社会资源,建立权责清晰、衔接有序、紧密配合、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形成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合力。
(四)因地制宜和创新方法。根据辖区流动人口未成年人群多的实际,明确工作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坚持多措并举,注重工作实效,建立完善配套政策措施,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切实解决未成年人社会保护重点和难点问题。
三、工作目标
搭建殿前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发挥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作为枢纽的“输出+强化”作用,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协力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支持未成年人及家庭正向发展,构建健康友好的社会成长环境,推动形成“政府保护、社会保护、学校保护、家庭保护、网络保护、司法保护”六位一体的新时代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体系,建立健全有关的职责制度,开展帮扶活动,成为全区普及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四、救助保护工作对象
殿前街道辖区0-18岁未成年人。
五、工作内容
(一)规范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建设
1.站点基本情况。殿前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建设在殿前街道长乐社区,面积600余平方米,内设心理咨询室、临时照护功能区、咨询室、手工坊、图书馆、培训书画讲堂、科普大学等多功能活动室。
2.辖区人口情况。殿前街道现有户籍人口4.2万人,外来人口20万人,未成年人28500人,其中户籍未成年人10124人,流动未成年人18376人,在册困境儿童62人。
3.辖区资源情况。街道辖区现有学校8所,其中公立学校6所,私立学校2所。幼儿园公立5所,民办29所。
企事业单位:殿前街道工业企业2000多家,包括厦门市象屿自贸区开发有限公司、科技高新技术火炬园区、留学人员创业园、福建亚热带植物研究所等。
(二)完善健全制度职责。街道成立了以街道分管领导为未保站站长,社建办主任为儿童督导员,社区、社工和相关单位为成员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组织架构,加强保护站平台建设的日常运营工作,定期组织开展多方参与的联席会议和工作交流等,形成常态化的多方合作网络。打造“儿童督导员+专业社会工作者”的人员配置模式,健全未保站负责人、督导员相关职责、工作制度、服务规范,责任网格图、有关工作人员及电话号码等上墙公开。
(三)积极开展关爱帮扶服务。继续开展“护蕾“前”行,让爱沉‘殿’”困境儿童关爱服务项目,通过推动殿前街道困境儿童关爱中心建设,创设以街道为核心,依托社工机构、学校、家庭、社区、志愿者等多方资源为支持的“一核多级服务机制”,帮助困境儿童织密社会保护网,增强社会保护因子;通过搭建“筑梦起航”支持计划和“有爱无碍”喘息服务两个服务平台,改善困境儿童的亲子沟通和朋辈互动能力;同时配强“专业社工队伍”、“高校志愿服务队伍”及“一对一结对帮扶队伍”三支队伍,为困境儿童成长保驾护航。采用“1+N”彩虹工作法(赤橙黄绿青蓝紫,守护儿童共成长),即“一个困境儿童社工服务项目依托多个社区平台、一个服务对象适用多种工作方法、一个护童行动凝聚多方资源合力”,帮助困境儿童架起一道雨后彩虹,用特别的爱照亮他们成长的天空。
(四)打造“三个计划一提升”特色品牌
1.“护未启航·童心圆”保护计划 。培育社区儿童主任,通过选拔、指导、管理及建设,建立一支高效、实干的儿童主任队伍,提高居民委员会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能力。护“未”队伍培训,定期组织儿童主任、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开展培训,不断提高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推动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专业化发展。多部门联席会议,定期开展多部门联席会议,共同研究未成年人保护方面的工作形势,协调解决遇到的问题,形成保护合力。多方资源链接服务,整合学校、家庭、社区、企业及其他志愿者等各种资源,织密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网,形成一套完备规范的未成年人服务机制。“网格守护”行动,充分发挥社区网格作用,时刻掌握社区未成年人动态,排摸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方面存在的风险。主动发现未成年人遭受侵害、需要救助等情况,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协调机制,做好信息记录和报告登记。必要时紧急干预,做好风险监测和强制报告工作。
2.“护未成长·童港湾”服务计划。开展“福蕾行动计划”,对殿前街道留守未成年人、困境未成年人、情况特殊流动儿童进行信息摸底排查和定期走访,了解其生活状态与心理成长情况,建立“一人一档”动态管理的信息库。对因自身原因、家庭原因或突发事件等导致生活、学习等陷入困境的儿童进行专业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实施帮扶,帮助儿童尽快走出困境。通过“知心姐姐”谈心室、专业社工辅导,为有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家庭冲突等相关问题的未成年人及家庭,提供心理健康咨询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依托殿前司法所“德法润家”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针对有家庭矛盾纠纷的未成年人家庭,进行家庭教育指导,重塑良好家庭关系,营造和谐家庭氛围。打造“童心港湾”可移动式大篷车,走进“社区、家庭、学校、企业”,以站带点开展普法宣传、心理关怀、安全自护等宣传倡导活动,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六大保护知识学习及安全教育体验式学习,有效预防未成年人溺水、火灾、交通事故、烫伤、坠落、中毒等主要伤害事故。
3.“护未参与·代言人”赋能计划。成立未保发展工作坊,组织未成年人共同探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问题,为“未保站”发展建言献策,从而增强未成年人的参与感和责任感。培育“未保站”代言人,成立未成年人《未保法》宣传队伍,开展培训、总结座谈会,发挥未成年人主人翁意识,提升社会参与能力。发挥“未保站”代言人能量,带领代言人队伍走进“社会、社区、学校、企业”开展宣传,提升未成年人自信、自立、自强的内驱力,促进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宣传工作的发展。
4.提升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发挥“童心港湾”大篷车、“护未启航·童心圆”保护计划、“护未参与·代言人”赋能计划的品牌特色服务,形成品牌集聚效应,拉动社会各项资源积极投入未成年人关爱工作与服务中。通过服务品牌的打造和精细化设计,未成年人在政府、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力量的支持下,个人自我保护意识不断提升,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自护技巧,自我防护意识提升,还能够以“护未代言人”的身份向社会、家庭、同辈群体进行“自护、安全”等的宣传。
五、工作要求
(一)明确属地职责。各社区、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将未成年人保护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进行落实。街道要与各社区及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协调,按照上级的部署要求,抓紧落实、明确时间节点、精心组织实施,确保站点建设保质保量完成。
(二)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的宣传引导,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参与站点建设,加强舆论引导,利用街道公众号、各新闻媒体等宣传平台,对街道未保政策、服务、经验等内容进行报道与互动交流,及时总结推出经验做法,在辖区形成理解、支持并积极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浓厚氛围。
(三)保障经费到位。合理使用区里下拨的21万工作经费,完善未保工作站站内相关配备,资金要专款专用,并根据需要增加建站经费,着力打造集“保护、服务、赋能”于一体的综合阵地,软硬件设施规范完善。后续工作经费纳入街道经费预算,探索多方投入机制,积极引导,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专业社会工作力量支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足额落实保障经费。
附件:1.殿前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工作原则
2.殿前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工作职责
3.殿前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组织架构
4.殿前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工作流程图
附件1
殿前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工作原则
一、儿童优先,保护权利
坚持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优先考虑未成年人的需求和权益,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存权、受保护权、参与权和发展权。
二、政府兜底,家庭尽责
明确政府、家庭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责任,关注未成年人家庭监护状况与监护能力,在日常工作中,注重预防监测、主动发现、教育引导,视情况及时启动监护干预工作。
三、及时干预,尊重隐私
对陷入困境的未成年人第一时间介入和匹配资源,过程中尊重和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
四、因人施策,整合资源
充分考虑未成年人及家庭监护状况类型和特点,对困境儿童做到“一人一方案”、“一事一方案”。运用街镇各类资源,协同回应和解决未成年人受伤害疑难案例。
五、专业为本,社会参与
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综合运用专业机构、专业人员、专业方法开展服务,注重和引导社会组织、社会力量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附件2
殿前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工作职责
一、落实未保责任。落实街道范围内的未成年人保护和儿童福利相关工作,接待政策咨询,协助申请办理各类未成年人救助和福利事项,指导社区依法开展具体工作。
二、督导摸底排查。督促指导儿童主任对辖区内未成年人进行入户走访,主动发现、排查有家庭困难、身体(心理)有疾以及因各种原因导致监护缺失的未成年人情况,同时对留守儿童、困境儿童进行走访慰问,做好信息收集,建立需求清单。定期进行数据更新和维护,加强动态管理。
三、开展风险评估。通过摸底排查,梳理辖区内困境未成年人资料,并对家庭监护情况、遭受不法侵害的风险、犯罪预防等方面开展风险评估,协助街道做好“一人一档”信息登记并定期探访,同时更新风险评估情况。
四、履行强制报告。对辖区内发现未成年人疑似遭受各类不法侵害等情况,第一时间向公安派出所及街道报告,履行强制报告义务,并做好登记。
五、提供专业服务。策划、组织、实施“护未”关爱行动服务。为辖区内未成年人及其家庭开展政策法规宣传、假期关爱、家庭亲职教育辅导等普适性服务。为辖区内困境儿童及其家庭开展需求评估,提供危机干预、监护评估、心理疏导、安全自护、个案处置、社会融入等服务和帮扶。
六、链接社会资源。以未成年人需求为导向,链接和引入辖区内外各方面政策、人才、资金、物资、服务等资源,最大限度回应未成年人及其家庭需求。培育孵化本土儿童类社会组织,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组建“未成年人保护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涉及未成年人的宣传、讲座、活动等服务。
七、定期分析报告。定期分析本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形势,研究对策措施,每半年向上一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委员会)办公室汇报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开展情况。
八、做好宣传培训。多渠道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未保站工作内容等,提升群众对未保站的认知度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重视度。协助对未成年人保护项目人员、儿童主任、未保志愿者进行管理和培训。
九、打造特色品牌。结合辖区特点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实际,统筹各方资源,打造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经验亮点,形成特色品牌。
附件3
殿前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组织架构
站 长:殿前街道党工委委员 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陈敏杰
副站长:殿前街道社建办主任 洪 萍
成 员:殿前街道未保站工作人员 洪玉静
殿前街道知心姐姐谈心室 肖媛媛
殿前街道司法所工作人员 胡少华
殿前街道关工委工作人员 洪 松
殿前街道妇联工作人员 苏丽华
长乐社区儿童主任 郭燕华
高殿社区儿童主任 林杰毅
兴园社区儿童主任 陈艳金
北站社区儿童主任 陈小岭
马垅社区儿童主任 任 倩
兴隆社区儿童主任 陈丽亮
嘉福社区儿童主任 黄晓娟
神山社区儿童主任 李 华
翔鹭社区儿童主任 陈玉敏
培善社工工作人员 邹锦华
培善社工工作人员 吴秋梅
附件4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