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XM02904-3201-2017-00110
    • 公文生成日期:2017-06-15
    园山社区——构筑网格蓝图 开拓亲情模式
    时间:2017-06-15 00:00

        园山社区位于厦门市湖里区江头街道,是典型的拆迁安置社区,总人口1万多人,在册吸毒人员44人,占辖区总人口比例的4‰左右。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部门的指导下,社区按照“责任网格化、平台信息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人性化”的总体思路,敢为人先,勇于进取,在全区率先成立社区禁毒工作点,并以此为基础,成立了江头街道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管理工作站,先后被省、市、区三级禁毒委确定为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示范点,多次得到来访的国家、省、市及外单位领导的充分的肯定。

        一、坚持管理精细化,扎实抓好网格化管理“三个一”

        (一)建立一套机制。成立由社区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吸毒人员网格化管理领导小组,构建领导机制,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把禁毒工作转变成为齐抓共管的政府指导、社会参与行为。科学规划社区网格,将社区按楼栋或区域因地制宜划分为6个网格,每个网格指定一名网格员负责该网格的禁毒工作,层层落实,明确职责,完善责任机制。结合派出所日常业务工作,依托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管理工作站平台,大力开展吸毒人员摸底排查工作,全面掌握吸毒人员“人、房、物、事、情”等要素,实现信息全方位、精细化管理,严格落实排查机制。

        (二)建立一支队伍。针对每一个吸毒人员,成立由社区民警、综治干部、网格员等行政力量为主体,根据入户调查情况,选择戒毒(康复)人员家属、退休小组长、老党员以及志愿者等社会帮扶力量共同参与的“3+X”帮教小组。明确小组成员各自职责,形成务实、高效的日常管理和奖惩机制。不定期开展帮教小组成员业务技能培训,通过专家授课、案例讨论、实地参观等方式,着力打造一支讲原则、讲方法、讲亲情的帮教队伍。

       (三)完善一套流程。依托管理工作站平台,因人定策、逐人建档,落实好对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的“出所接茬、签订协议、定期谈话、关怀救助、就业安置、综合评估”等管控流程,从思想上、生活上、经济上为他们提供帮助,协助回归社会,鼓励他们自主创业或者服务于基层岗位。建立一整套详实、规范的台账登记检查制度,保证戒毒(康复)人员每个环节的信息在第一时间得到更新,确保台账资料外观一致、结构一致、格式一致。

        二、坚持服务人性化,探索创新“三进一出”亲情模式

        针对辖区居民大部分为老市区拆迁户,邻里亲情观念浓厚的特点,社区积极开拓帮扶工作人性化路子,打好“亲情牌”。

        (一)延伸帮教走进戒毒所。社区组织网格员和志愿者走进厦门司法强制隔离戒毒所,通过见面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心中的顾虑,尽所能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后顾之忧,让他们在强制隔离戒毒所里安心戒毒,逐渐建立信任关系,将帮教工作延伸到出所之前,拓展接触机会,为帮教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个性帮教走进心灵。网格员等帮教小组成员大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熟悉辖区社情民意,在平时的帮教工作中会将戒毒(康复)人员当作朋友,很好地与其互动交流,让他们感受到帮教小组的真心,愿意敞开自己的内心,实现了帮教工作从“强迫听”到“自愿听”,从“不愿讲”到“主动讲”的转变。

        (三)“禁毒妈妈”走进家庭。社区于2008年开始就在辖区成立了一支有爱心、有耐心、有责任心的“禁毒妈妈”志愿者队伍。“禁毒妈妈”们坚持用母爱唤回理智,用亲情感化心灵,逐步融入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家庭,协调化解家庭矛盾,帮助解决家庭困难,多年来成功化解了无数家庭隔阂,赢得了受帮教人员以及省、市各级媒体的纷纷点赞。成功的尝试吸引了众多人员的参与,“禁毒妈妈”志愿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已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如今的40余人,新“禁毒妈妈”的加入为这只队伍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也为网格化工作提供了更加优越的条件。

        (四)专家干预走出“心牢”。社区邀请街道禁毒专干、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老师帮助戒毒(康复)人员进行心理辅导,走出内心世界。有针对性地应用“房树人绘画心理分析”、“心理沙盘”、“音乐疗法”“行为疗法”、“催眠疗法”等心理治疗方法和技术,帮助戒毒(康复)人员改变原有恶习和心理偏差,从生理上和心理上逐步摆脱毒瘾,回归社会大家庭。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