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XM02100-0203-2024-00003
  • 备注/文号:厦湖府办〔2024〕9号
  • 发布机构:厦门市湖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 公文生成日期:2024-02-07
湖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办理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建议和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提案的通知
时间:2024-02-07 10:25

  厦湖府办〔2024〕9号

各承办单位:

  为做好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建议和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提案的办理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强化督办问效

  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是政府汇聚众智、回应民生关切、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体现。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已列入市、区两级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各承办单位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认真分析研究、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工作落实。要将建议、提案办理与本单位业务工作相结合,列入年度工作计划,确保按时保质完成。承办单位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要组织精干力量,认真研究处理,强化内部跟踪督办,保证办理质量。

  二、注重沟通,加强互动联系

  由我区主办(独办与其他单位分办)的建议、提案,区级承办单位要按照“精准办理、精准答复”的要求,建立与代表、委员沟通联系机制,把沟通协商作为办理的必经环节,强化落实办前了解意图、办中求计问策、办后及时回访的工作制度,实现与代表、委员的良性互动,共同推动办理工作。如出现不满意件,承办单位要认真查找原因、重新办理,采取登门走访、共同调研等方式,主动与代表、委员交换意见,共同研究难点问题,经重新办理后代表、委员仍不满意的,承办单位要向区政府分管领导报告,必要时邀请市级相关单位、相关代表委员开会研究协调,承办单位根据会议意见进一步办理后进行正式答复。重新办理情况须在收到代表、委员反馈意见后1个月内书面答复代表、委员。

  三、行文规范,严格按期答复

  各承办单位要针对建议和提案所提内容深入研究,逐条逐项精准办理,简明扼要精准答复,并按照规定格式撰写办理情况报告(详见附件3),经单位主要领导审核把关、报区政府分管领导审阅签字后按期报送区政府办,区政府办将统一向代表、委员及市级相关单位报送答复函或协办意见(通过OA系统反馈至区政府办督查科)。办理情况报送时间我区协办件须在1个月内完成系统答复;主办件、分办件须在3个月内完成系统答复并书面答复代表,具体以交办一览表为准(详见附件1,市政协提案待市政府办公厅正式交办后下发)。

  联系人:郑呈垚(联系建议办理工作),电话:5722081;陈舒舒(联系提案办理工作),电话:5722773。

  附件:1.厦门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建议交办一览表(涉及湖里区部分)

               2.厦门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建议内容

               3.市人大代表建议、市政协提案答复函格式

  厦门市湖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2月7日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1

  厦门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建议交办一览表(涉及湖里区部分)

  序号

  编号

  案由

  建议者

  类别

  主办

  协办

  区级责任单位

  报送时间

  1

  0003

  关于进一步完善厦门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议

  黄光增

  财经经济

  市发改委

  市资源规划局

  市建设局

  各区政府

  国网厦门供电

  主办:区发改局

  协办:区建设局

  区工信局

  主办:223日前

  协办:28日前

  2

  0015

  关于深挖厦门特色美食文化基因,推动海峡两岸文旅大发展大融合的建议

  叶少静

  侨务外事

  市商务局

  市文旅局

  市市场监管局

  市委台港澳办

  各区政府

  区商务局

  区文旅局

  区台港澳办

  分办:223日前

  3

  0018

  关于提升街区立面景观的建议

  白晓东

  城建环资

  市建设局

  市执法局

  各区政府

  主办:区建设局

  协办:区城管局

  主办:223日前

  协办:28日前

  4

  0032

  关于关注年轻人业态,促进夜间经济消费增长的建议

  叶少静

  财经经济

  市商务局

  市文旅局

  市公安局

  市交通局

  各区政府

  区商务局

  区文旅局

  分办:223日前

  5

  0046

  关于加快东隅小区安装煤气管道的建议

  林妙琴

  城建环资

  湖里区政府

  市市政园林局

  主办:区市政园林局

  协办湖里街道

  主办:415日前

  协办:229日前

  6

  0081

  关于深化党建引领推行小区共有资金审计的建议

  潘敏毅

  城建环资

  市建设局

  市公安局

  市委社会工作部

  市民政局

  市财政局

  市市场监管局

  各区政府

  主办:区建设局

  协办:区审计局

  主办:223日前

  协办:28日前

  7

  0084

  关于加快建立独立排水户整治机制的建议

  熊姗姗

  城建环资

  市市政园林局

  市财政局

  各区政府

  区市政园林局

  主办:223日前

  8

  0085

  关于加快后坑垃圾焚烧厂搬迁事宜的建议

  熊姗姗

  城建环资

  市市政园林局

  湖里区政府

  区市政园林局

  主办:223日前

  9

  0088

  关于延长前埔污水处理厂再生水管道以提高五缘湾及体育公园片区生态活力的建议

  杨迎芳

  城建环资

  湖里区政府

  市市政园林局

  市水利局

  区市政园林局

  主办:415日前

  10

  0092

  关于加快湖里东部未出让地块成片综合开发的建议

  叶荣昌

  城建环资

  市资源规划局

  湖里区政府

  区发改局

  主办:223日前

  11

  0106

  关于加强我市零工市场建设的意见建议的建议

  陈晓龙

  社会建设

  市人社局

  各区政府

  区人社局

  主办:223日前

  12

  0126

  关于继续让计生户享受缴交失地养老保险优惠福利的建议

  陈和同

  社会建设

  市人社局  

  市财政局

  各区政府

  区人社局

  主办:223日前

  13

  0139

  关于优化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的建议

  罗丽珍

  财经经济

  市发改委

  市资源规划局

  市建设局

  各区政府

  主办:区发改局

  协办:区建设局

  区工信局

  主办:223日前

  协办:28日前

  14

  0154

  关于加快贯(打)通湖里区宜宾路的建议

  洪少贤

  财经经济

  湖里区政府  

  市资源规划局

  市市政园林局  

  主办:区市政园林局

  协办:湖里街道

  主办:415日前 

  协办:229日前

  15

  0155

  关于建立党建引领+共享物业基层治理服务体系的建议

  郑雅芬

  城建环资

  市建设局

  各区政府

  主办:区建设局

  协办:区民政局

  主办:223日前

  协办:28日前

  16

  0160

  关于解决村改居社区失地农民2003年户口迁出后无法购买失地险的建议

  钟庆达

  社会建设

  市人社局  

  湖里区政府

  市财政局  

  区人社局

  主办:223日前

  17

  0164

  关于规范业主大会、业委会和物业管理的建议

  郑雅芬

  城建环资

  市建设局

  市发改委

  人行厦门分行

  市中级人民法院

  市委社会工作部

  各区政府

  主办:区建设局

  协办:各街道

  主办:223日前

  协办:28日前

  18

  0168

  关于推动湖里区双鲤嘉裕英语幼儿园产权移交湖里区教育局的建议

  贾丽

  城建环资

  市建设局

  市教育局

  湖里区政府

  区教育局

  主办:223日前

  19

  0169

  关于老旧小区安装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建议

  姚天妹

  财经经济

  市建设局

  市消防支队

  国网厦门供电

  市发改委

  各区政府

  区建设局

  主办:223日前

  20

  0170

  关于吕岭路建设人行天桥的建议

  姚天妹

  财经经济

  市市政园林局 

  湖里区政府  

  区市政园林局

  主办:223日前

  21

  0172

  关于打通枋湖东二路断头路的建议

  钟庆达

  财经经济

  湖里区政府

  市资源规划局

  市市政园林局

  市建设局

  主办:区市政园林局

  协办:区发改局

  禾山街道

  主办:415日前 

  协办:229日前

  22

  0174

  关于提质改造厦门岛西海岸的建议

  罗美雪

  财经经济

  港口高质量发展片区指挥部

  思明区政府

  湖里区政府

  厦门港口局

  市市政园林局

  市资源规划局

  自贸委

  区发改局

  区市政园林局

  区商务局

  分办:223日前

  23

  0177

  关于提升公园建设管理水平的建议

  吴玉芳

  城建环资

  市市政园林局

  市财政局

  各区政府

  区市政园林局

  主办:223日前

  24

  0252

  关于在湖里市民中心增设社区食堂的建议

  贾丽

  社会建设

  湖里区政府

  市商务局

  市建设局

  主办:区发改局

  协办:禾山街道

  主办:415日前 

  协办:229日前

  25

  0272

  关于优化民生保障机制提升基层保障能力的建议(议案转建议)

  宋辛

  财经经济

  市财政局

  各区政府

  区财政局

  主办:223日前

  附件2

  关于进一步完善厦门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议

  充电基础设施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充换电服务,是重要的交通能源融合类基础设施。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有利于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有利于推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于实现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一、厦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成效

  厦门充换电基础设施从2015年开始大规模建设,截至2022年,我市建成公用和专用充电桩11553台、私人充电桩12015台。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已全面覆盖核心城区、边远地区、区域内高速公路,城市核心区已形成0.9公里充电服务圈;在岛外农村,充电桩也已实现“村村全覆盖”。根据国家大数据联盟数据,2021年我市充电桩密度约24.5台/平方公里,位居全国主要城市第9名,公共充电设施密度居全国前列。

  在用户属性方面,我市公共充电桩约占49%,私人充电桩约占51%。充电方式上快慢结合,私人充电桩以交流小功率充电桩为主,公共充电桩超90%为直流充电桩。在运营企业方面,目前全市共有国网厦门公司、厦门星充、金龙特来电等157家在营新能源充电基础设施运营企业。在充电桩进小区方面,现已基本实现抄表到户,通过推进“一网通办”“统建统营”模式促进充电桩进小区。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当前,我市充电基础设施发展仍不能满足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所带来的充电服务需求。截至2022年底,我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1.4万辆,2023年1-8月,新增新能源汽车报牌30421辆,同比增长超40%。受政府充电桩补贴政策退出等因素影响,我市充电桩总体建设速度慢于新能源汽车增速,整体车桩比约为5.5:1,低于全国水平(2.4:1),与上海(1.4:1)、广州(3.3:1)等城市还有差距。

  二是充电基础设施布局有待优化。从充电桩区域布局来看,我市岛内外各区充电基础设施分布存在不均衡、利用不充分等问题,岛内充电桩密度大,充电桩数量占比50%左右;岛外尤其是翔安区、海沧区的充电桩布局较少,岛外农村虽然已实现“村村全覆盖”,但充电桩数量仍然较少。

  三是充电桩进小区仍有困难。虽然我市通过“差异化运营”“联网通办”“统建统营”等多种方式推动充电桩进小区,但因接入私人充电桩需要经物业公司、供电公司、业主等多方角色协商,充电桩进小区存在空间受限、电容量不够、物业不配合等堵点。

  四是充电设施运管模式有待创新。充电设施具有投资运营成本高、盈利能力弱、资本回收周期长等特点,目前我市充电桩充电时长利用率不高,早期建设的低功率充电站处于闲置状态;我市充电设施运营商以充电服务费为主要盈利来源,共享充电、后服务等运营商模式创新不足,充电服务行业整体仍面临盈利难问题。

  三、相关建议

  1.加强公共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缓解“找桩难”

  一是优化充换电基础设施布局。鼓励利用企事业单位的边角、零散、闲置土地建设社会公用充电桩,鼓励乡镇区域利用集体土地建设社会公用充电桩等,补齐岛外、乡村地区等充电基础设施短板。二是创新充电桩建设模式。推动“油、电、气、氢”能源综合站建设,支持具备条件的加油(气)站停车场配建公用充电设施。三是加快充超示范应用推广。目前海南、深圳、广州等省市均提出建设“超充之城”,华为推出全液冷超充技术,建议适度加强对超充站、超级快充桩建设规划引导,开展超充样板点建设。

  2.推进居住社区充电设施建设安装,缓解“进小区难”

  一是完善建设推进机制。研究出台居住小区充电桩建设相关标准,优化居住社区自用桩报装流程,持续优化“联网通办”模式,鼓励居住社区推广充电设施“统建统服务”模式。二是创新推广充电桩保险产品。鼓励辖区保险金融机构创新开发充电桩责任险等险种,引导报装业主购买,减少利益冲突。三是鼓励小区充电桩互联共享。探索建立充电车位分时共享机制,建设全市统一的共享车位系统,通过电子地锁落锁及车牌识别系统,鼓励“邻近车位共享”和“多车一桩”等新模式;借鉴天津做法,探索开展“移动共享”充电桩试点。

  3.创新充电基础设施运营管理,破解“盈利难”问题

  一是支持企业创新运营模式。推广“充电+多元服务”模式,支持充电设施运营企业构建“后服务”市场生态闭环,推动企业收入来源将从原来单一充电服务费模式逐渐向设备运维服务模式、代运营分成模式、大数据价值挖掘模式、站点增值服务拓展模式等演变。二是加强政府政策支持引导。研究出台全市充换电基础设施财政补贴政策,建立与服务质量挂钩的运营补贴标准,加大对大功率充电、车网互动等示范类项目的补贴力度,引导充电桩企业优化充电桩布局,升级改造老旧充电桩,创新商业模式。三是提升充电设施资源利用效率。构建“互联网+监管+服务”模式,提高“厦门市充电设施政府监管平台”车桩站一体化监测水平,完善运行分析、互联互通、安全监管、故障预警等功能;支持具备条件的充电基础设施接入厦门市虚拟电厂平台,加强智慧能源管控,提高电网整体效率。

  关于深挖厦门特色美食文化基因,推动海峡两岸文旅大发展大融合的建议

  古同安,今厦门。同安是厦门闽南文化的源头,号称“千年古城”。而同安小吃亦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和地域特色。有一句叫:“旅游在厦门,美食在同安”。同安大街小巷里的一家家老店,大多是二三十年的历史。

  一、基本情况

  厦门和台湾一衣带水,都是美丽而充满活力的宝岛,两地拥有丰富且基因一致性很强的特色美食文化。“古同安,今厦门”,厦门因有古同安这座古城而延续一千多年亘古延绵的海峡两岸美食文化历史根脉不断。据史料记载,当时移居台澎的人主要来自泉州,而早期厦门、同安隶属泉州。到了民国15年(1926年),台湾汉族人口中祖籍在大陆的有375.16万人,占祖籍大陆人口的83.1%,厦门籍约55.31万人,占当时台湾总人口的14.7%。在开发台湾的过程中,厦门的先民与其他汉族移民一样,带去了自己的生产、生活习惯。而厦门的饮食文化,基于“海丝”的渊源与东南亚和台湾的“风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其老字号小吃以及与之相关的饮食习惯和口味传承,就是一部部具体而入微的闽南与南洋、宝岛、海丝的交融史。而2023年我市公示的第一批4家厦门老字号均为在厦台企,更是里程碑式地揭开了海峡两岸美食文化发展融合的新篇章。

  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可以说,同祖同宗同源的厦门小吃和台湾小吃都是福建省汉族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两地的美食高度一致以小吃为最具代表性。厦门和台湾菜肴同具对中国各大菜系兼容并蓄,创出清、鲜、淡、脆、略带微辣甜酸的独特风味,尤以生猛海鲜、仿古药膳、普陀素菜、风味小吃著称,海峡两岸特色小吃同样包含同安封肉、油葱馃、卤豆干、厦门咸鸭、蚝干粥、海蛎煎、土笋冻、面线糊、沙茶面、春卷等。特色小吃是两岸食俗的一个重要内容,已深深融于两岸人民饮食习俗之中,成为一种偏好,一种习惯,一种民风。据厦门民俗学会调查,厦门(海峡两岸)的小吃大约有200多种,制作售卖小吃的摊点、酒楼、餐饮店在岛内就有2600多家,许多黄昏之后才出现的流动摊贩尚不计算在内。

  二、存在问题

  1.城市品牌定位不清。厦门缺乏城市文化自信、品牌定位坚定和精准性,利用海峡两岸区位优势不够,把美食文化这篇文章做“小”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厦门美食在全省乃至全国可谓独领风骚;再往前推,近代鼓浪屿所代表的中西交融的世遗文化也有很多舌尖往事;从近代再往前推,明清月港文化背后的海丝渊源,厦门几乎失语,缺乏进行饮食文化的挖掘和转化。“厦门菜”的神韵来自背后的精神价值,老一辈祖先过台湾、下南洋,漂洋过海,把闽南美食和手艺带到遥远的海外,使其得以进一步发扬和传承,香飘万里的厦门美食沉淀,见证着闽南人敢闯敢拼的精神。

  2.城市品牌推广不力。政府相关部门还未充分意识到融合性发展海峡两岸特色美食产业潜在广阔前景,忽略对能有效串起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的特色小吃产业。文化内涵不突出,挖掘不够充分,产业定位不清晰,推广力度不够,缺乏整体规划和特色定位,现有商圈街区多为自然聚集形成,在业态分布、建筑风格、街区景观等方面缺乏整体规划,规划的缺失导致商圈街区市场定位不鲜明,行业聚集特点不突出,功能不够丰富,各商品关联度小、层次少,不能适应现代社会个性化、多层次消费的需要,没有统一的规划、宣传、推广和支持,各类美食行业只能是零星为战,各自发展,难以以产业的模式成功发展壮大。

  3.落实政策力度待加强。2023年福建省出台由赵龙省长亲自抓落实的《福建省加快新闽菜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福州、泉州都已经在紧锣密鼓拟定新三年方案,而厦门没有抓住难得的机会,利用好优越的特区和两岸地域优势,目前还仅仅停留开了两三次会议简单的“会来会往”阶段。

  4.缺乏社会资本参与。打造地标性城市特色商圈街区难度很大,主要因素是缺乏社会资本参与。

  5.传统美食小吃店太分散难以形成当地地标。厦门小吃大部分以散兵游勇为主,很难形成有力规划有序的发展产业链条。以同安为例,虽然已经打造的“同安小吃”集体商标为本地知名小吃打造了品牌,提升了其小吃知名度,但是散落于各处的小吃店,难以突破距离上的问题,无法产生聚集效应,形成当地以彰显“两岸”特色地标性打卡地。

  6.没有“爆款”小吃进行线上引流。同样以“同安小吃”为例,虽然其是厦门最早统一注册集体品牌,统一宣传,统一推广的相对成功的例子,但“同安”是一个集合整体,每一种小吃菜肴都各具特色,当前品牌效应不够显著,品牌形象不够突出,没有特色爆款小吃“火出圈”,在网络上形成流量高地,整体输入流量红利。

  7.家庭小作坊经营为主无法市场化复制。目前,无论厦门还是台湾省大部分传统美食没有形成集约化生产,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化生产模式,基本以特色小吃店的“身份”存在,许多是夫妻店或者家庭家族店,一般都是采用维持生计的个体经营户或分散单店经营方式,现做现卖。这样以家庭为单位经营的特色小吃,规模小、经营方式落后、缺乏标准化的产品和管理。而且,不少年轻人都不愿意子承父业,继续经营特色小吃,加上不少特色小吃的祖传手艺不外传,特色小吃产业人才后继不足的情况非常明显。

  三、对策和建议

  1.建议完善整体产业未来发展的顶层设计,深入挖掘海峡两岸美食历史文化元素。充分利用好《福建省加快新闽菜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之东风,规划各区推动一条文化艺术创意商圈街区为两岸特色美食实验区示范点,依托我市历史文化底蕴和特色传统美食,结合厦门辖区内的“中华老字号” “福建老字号”“厦门老字号”企业的特色产品和特色美食,打造网红文旅打卡点、艺术创意目的地、特色旅游IP,鼓励台湾省的厦门特色美食业主积极申报“中华老字号”等。

  2.建议搭建统一的两岸宣传平台,推广“文化+时下潮流”相结合的流行品牌推广模式。平面铺开移动商业场景,集结多种潮流前沿业态,创造具有现代审美理念的国潮艺术商圈街区,强化数字赋能,运用光影、视觉等新科技提升沉浸式夜游新体验。

  3.建议深度挖掘两岸特色美食和历史名人背后的故事。每一种美食都有故事,各个年代都有不少名人雅士都活跃在舌尖记忆里,由文旅部门牵头组织许晓春、梁忠军(台湾导演)、曾谋耀、陈亚元、杨炜峰等两岸对特色美食文化有深度研究学者专家对厦门及台湾历史上的美食(包括各种菜系、小吃、食品)、早年的海峡两岸菜馆及食品店的一些历史方面的资料及旧址进行采风,深挖其背后郑成功、戚继光、鲁迅、孙伏园等历史名人的趣事和故事,编撰成册放在小吃店、宾馆、风景区、车站、轮渡、动车、飞机等;也可统一在放置有文化内涵介绍厦门美食文化的书籍,比如2017年由许晓春和洪卜仁先生编写的《厦门饮食文化》等,这是迄今为止全省所有地市唯一把饮食文化完整梳理成书的书籍。

  4.建议加大推广力度,拓展销售渠道。加强海峡两岸“厦门小吃”的统一营销策划,大力开展特色小吃、特色食品的展示展销、专题推介活动,利用好中医药文化等为依托,充分融合本土食材、食俗和闽南菜特色烹饪技法,并综合苏颂、朱子等文化中的科学、人文、廉政、家风、诗词等丰富的元素,通过对美食、美器以及美的历史、故事、场景的充分交融,以时代视角展现古风古韵风宋韵,以此加大营销宣传力度,不断提升知名度推动两岸厦门特色小吃产业与文化旅游有机融合,促进向旅游地产品转化。

  5.建议以海峡论坛为宣传推广平台,进行一场“厦门菜”金牌厨师“华山论剑”大比武。征集英雄不问出处的“平民厨神”“草根乡厨”“酒店大厨”进行“斗菜”,广邀各路媒体进行现场直播,一年一度推选出“爆款”小吃进行线上引流。

  6.建议成立海峡两岸特色美食大师工作室。做好厦门小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鼓励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加强传统经典配方、生产工艺、制作方式的整理和传承,进行开发利用,着力保持产品的历史特色。

  7.建议成立海峡两岸饮食文化和产业研究中心。推进“厦门小吃”标准化建设,制定完善制作标准、质量标准、规范化工艺流程等,加大标准实施力度,以标准化促进生产操作规范化。引导生产经营主体与本地农业生产基地紧密合作,建立原辅材料定点生产基地或采购基地,控制食品安全源头。加强食品追溯体系建设,采用二维码等追溯方式,实现产品质量可追溯。鼓励改造升级生产加工设施设备,改善生产加工环境,推进技术创新,不断完善生产制作工艺和方式,提高生产效率。

  8.建议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高效推进”的原则,建立以辖区为主、各相关部门联动的城市更新行动工作机制。由试点辖区先行先试,重点推动片区项目与社会资本深度合作。探索总结可复制推广经验,推动形成整体打包、项目统筹、综合平衡的城市更新市场化运作模式。

  9.建议加快打造平台,形成聚集合力。传统特色小吃是一个地方、一座城市传统美食文化的象征,打造海峡两岸规模国际化的厦门美食一条街或美食城,打造一条集文化、美食、旅游为一体的海峡两岸特色文化旅游美食街或美食城。

  关于提升街区立面景观的建议

  城市街区立面是城市的窗口,是影响城市颜值的重要因素。我市城市街区立面自2016年以来已进行了三轮综合整治提升改造,城市建筑景观风貌得到显著提升。2020年2月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厦门经济特区建筑外立面管理若干规定》,通过立法厘清外立面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各方主体责任,强化管理的措施和手段。但是,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有些明显影响市容市貌的建筑外立面尚未列入改造提升计划,有一些既有建筑立面存在面积较大的污损未得到整改,同时还存在法规执行不够到位问题,尤其是既有建筑立面的修缮、清洗责任落实难。

  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重点地区城市设计编制还不到位,纳入管理的重点区域和节点建筑还不明确的问题;也有改造资金来源单一,主要依靠财政投入,一方面资金投入大另一方面还会被质疑公共财政的均衡性问题;还有在立面修缮、清洗等责任落实方面,宣传动员、执法力度还有欠缺,工作机制还有短板等问题。

  为了加强建筑外立面管理,美化城市环境,维护人身财产安全,建设高素质高颜值城市,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持续开展街区立面景观提升。一些重要节点的街区立面继续列入改造还是有必要的,这对整体提升市容市貌有较大作用,可有效提升居民获得感,亦能为文明创建加分。

  二是建立健全清单化工作机制。街区立面景观提升改造事关财政支出预算、城市更新计划以及文明创建统筹安排部署等,相关部门应建立立面改造清单化管理工作机制。首先从城市设计、城市容貌标准入手,全面巡查,梳理出改造提升的项目;再逐个项目编制初步改造方案,按建设规模、资金需求、投资改造主体以及实施的轻重缓急等,列出项目清单,提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最后根据我市城市更新计划、财政支出安排等情况量力而行、组织实施。

  三是景观升级打造网红打卡点。街区立面是城市风貌的重要元素,是城市活力所在。立面改造中要根据地段位置、功能分区以及历史背景的不同,强化设计,凸显厦门的闽南元素、海洋文化、历史符号,打造富有地域特色、人文气息的街景,成为市民游客喜爱的网红打卡点。

  四是持续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市、区相关部门及街道、社区要加强对建筑立面安全、修缮、清洗等方面的监督管理,依职责开展巡查,甚至采取行政强制手段。要明确工作流程和监督考核措施,建立提醒动员和执法之间的联动机制,确保发现及时、动员到位、执法不缺位。

  五是推动主体责任落实到位。按照法规规定推动落实管理责任人的主体责任。首先,区街相关部门要做好宣传动员和普法工作,上门宣传法律法规,入户做细做通思想工作,引导其依法履行法定责任,共同维护美丽厦门;其次,要明确责任划分,对需由责任人整改的,明确相应的标准、范围、风格,并制定必要的奖补政策,激发改造意愿,实现共同缔造。

  关于关注年轻人业态,

  促进夜间经济消费增长的建议

  2019年第三季度发布的《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中,厦门在城市夜生活活跃度评价指标排名中厦门位居全国第六名。受疫情影响受挫严重,2019-2021连续三年的《中国城市夜经济影响力报告》中,厦门均未能进入前10。

  以同安为例,该区作为闽南地区历史底蕴雄厚的一个区域,截至2020年,常住人口有85万人,其中20-34岁的人口有17万人。近几年同安规上服务业营收实现大幅增长,从2019年上半年的17亿到2022年上半年的38亿,3年增长123%,极具发展潜力。环东海域同安新城、同翔高新城建设已初具规模,智谷、云谷、创谷;将打造成厦门市未来科学城的核心区,成为吸引一批年轻人才聚集的高地,服务业发展空间将进一步得到拓展。这些都为发展年轻人新业态,繁荣夜经济奠定了基础。

  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纵观厦门孕育之中的夜间经济,消费时空和内容都在不断延伸,呈现出年轻化、体验强、重参与的发展特点,年轻人已成为最有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夜间消费群体,相关新业态是夜间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厦门夜间消费主要集中在岛内思明湖里,岛外集美新城、海沧阿罗海等已有雏形,而同安的人气、商气、规模、活跃度等与岛内差距较大。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夜经济消费基础较差,尚未统筹规划夜经济发展。2019年厦门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夜间经济消费发展的实施意见》,各区建立相应工作机制,但是在全市梳理的47个重点夜经济项目中,同安仅有4个。

  二是关注年轻人业态不够。作为主要工业区和高新开发区,分布较多的年轻蓝领群体和打工群体,现有的夜经济项目消费场景较少,主要为传统业态,参与度高、体验强的新业态少,无法满足年轻人对夜间消费新业态、新场景和新体验等差异化、个性化需求。

  三是缺乏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IP项目。和岛内夜经济比较发达的区域(如嘉禾良库、古地石社、沙坡尾等地)相比,未形成夜经济及新业态综合体,对周边地区年轻人缺乏吸引力。

  四是交通及环境配套不够便利。同安环东海域、方特乐园周边区域还在建设中,交通连通不便,包括同安老城区周边住宿项目无法满足夜经济发展。

  五是业态单薄与互联网结合不足。新业态集中度低,无法吸引产业集群,形成互补。且新业态多依赖于互联网营销,宣传要有创意,现有的传统促销手段难以奏效。

  二、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针对我市在年轻人夜间经济消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笔者建议:

  第一,由文旅部门牵头,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对夜间经济发展进行专业规划与合理设计。建议以目前已有的夜经济基础,形成一批布局合理、管理规范、各具特色、功能完善的年轻态夜经济地标、商圈和生活圈,满足消费需求。建议在具有城市代表性且人流量大的区域优先试点,大力发展具有创新引领和品牌吸引力的夜经济消费业态,吸引消费者,培养夜经济发展环境;

  第二,对年轻群体喜好进行深度调研,出台政策,从项目维度对年轻人业态进行分类培育,如:互动类:剧本杀、密室逃脱、脱口秀;休闲减压类:减压馆、音乐节、电竞酒店等,不断丰富年轻人业态项目。优化提升现有的夜经济场景,如环东海域沙滩(露营等项目),可招商文旅运营公司,统筹规划消费场景,融入文创产品消费、文创美食、互动性较强的活动项目等消费场景;

  第三,设立区、街(乡镇)联动夜间经济制度,确保责任到人,负责统筹协调本级夜间经济发展。鼓励夜经济地标、商圈和生活圈相关企业成立商会等社会组织,全面推进本区域夜间经济工作,引导行业自律发展。建立夜经济地标和商圈动态评估机制;

  第四,根据规划打造的夜经济脉络,打造多个硬核IP的夜间地标。结合年轻人消费特点,积极引进知名度高、带动性强、影响力大的夜间品牌项目和龙头项目。如对标武汉知音号游轮沉浸剧场打造的厦门喜事,游客以剧中角色的身份参与进节目中,根据游客喜好体验不同的剧目环节。盘活提升同安现有文旅资源,给予政策支持(如招商补贴、装修补贴、宣传政策扶持等),如同安影视城可打造古风情景体验剧;特房波特曼怡海小镇可打造欧式风格剧场、音乐会。并在夜间地标周边(如方特乐园),重点培育一个大型的、有代表性的、集聚人气的同安啤酒节和特色餐饮夜市,带动年轻人群体下的复合消费,拓展新的消费需求;

  第五,完善夜间公共配套,建议交通部门延伸20点以后的主要夜间公共交通,主要连接贯通几个核心文旅、夜经济核心区,支持文旅核心区周边民众开展民宿、电竞酒店等轻量化住宿配套(如税收减免、装修补贴等),与年轻人的夜生活节奏步调一致,解决年轻人夜出、夜玩的最后一站需求;

  第六,做好年轻化、互联网化营销,加强微博、微信、政府网站、抖音、快手、记录宣传片等新媒体推广力度,统筹年轻态夜经济地标、商圈和生活圈的商业、旅游、文化、体育健身、娱乐休闲、大型赛事活动以及交通设施运营保障等信息,线上线下联动,以年轻人媒体为核心,文旅部门牵头与各类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开展合作(如本地生活服务的推广及营销),鼓励网红、博主到同安发布年轻人夜间打卡地图,举办短视频分享活动,对有一定基数粉丝的网红博主给予文旅景点免门票、带货支持等政策。此外,建议区政府推出政策,进行集中化业态扶持。一是加强对相关业态下小微企业的扶持(含风险扶持和创业扶持基金,鼓励留学生、大学生等年轻群体创业),包括减免租金等,充分利用旧厂房改造,集中引导夜经济业态形成产业园区,这样也有利于对新业态的高速增长中做好监管工作(疫情防控、内容产出等)。二是引入规模化经营企业,如互联网投资型企业,推动夜经济自主品牌、产业集群化发展,通过线上与线下结合,提升市场规模,挖掘潜在夜间经济需求,促进新业态良性健康发展,打造夜间新业态消费综合体;

  第七,制定保障夜间经济安全社会面等级防控方案。有针对性调整和加强夜间巡控警力,切实做好安全保障措施;对于属于大型活动安全许可范畴的活动,公安机关经过必要审核后简化安保审批手续,提供高效安全便捷的服务支撑;各单位部门建立夜间经济活动风险评估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营造安全有序的夜间消费环境。

  关于加快东隅小区安装煤气管道的建议

  一、基本情况

  管道燃气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现代化和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已成为城市燃气发展的必然趋势,天然气作为优质高效绿色清洁的低碳能源,已逐渐进入每个家庭并受到了居民的欢迎和好评,但仍有一部分老旧小区居民一直未能使用管道天然气,东荣社区所辖的东隅小区就是迟迟未接入管道天然气,居民呼声强烈。这个小区是20世纪80年代的小区,居民大都上了年纪,现在还在使用瓶装煤气罐,给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有时会在烧饭时遇到突然没有煤气的现象,此外,管道天然气和瓶装煤气相比,有清洁、安全、费用低、方便等优势。东隅小区的居民看到同属东荣社区的其它邻居都用上管道煤气好多年了,很是羡慕。

  二、建议

  建议政府将东荣社区所辖的东隅小区的燃气管道安装改造,作为为民办实事的一项惠民工程,尽快提上议事日程,让东隅小区居民尽快摆脱瓶装煤气罐,早日使用上更便捷更洁净更安全更经济的管道天然气。

  关于深化党建引领推行

  小区共有资金审计的建议

  一、建议背景

  当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从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等5个方面提出21条内容。目前,厦门全市有定居台胞近6千人,常住台胞约12万人,台企8300多家,台生近2400人。厦门是推进两岸融合发展的主阵地,要抢抓历史机遇,在推动台商创业、台青就业和台生就学等方面,积极为台胞提供便捷的生活服务,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的“第一站”,努力建设厦台共同生活圈。小区是人民群众建立美好幸福家园的主要载体,与两岸人民工作生活密切相关,深化社区小区治理,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能为打造高质量厦台生活圈赢得先机。

  二、形势和挑战

  加快推进海峡两岸融合为厦门带来了新机遇,同时也对厦门城市发展和基层治理提出了新要求。小区是台胞感受厦门城市发展成就的第一印象,进一步夯实小区治理基础、提升服务水平,对吸引台胞到厦创业、在厦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但随着城市高速发展,因小区业委会、物业问题引发的居民纠纷逐步增多,而小区共有资金(公共收益、日常专项维修资金)管理问题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通过采取现场调研、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发现我市小区业委会、物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小区共有资金管理不够合理。我市部分住宅小区没有成立业委会,要申请使用前期物业公司收取的、已存入市建设局专管账户里的小区公共收益及日常专项维修资金较困难。若小区需要使用这部分资金进行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更新和改造,按照规定,需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讨论通过方案再进行申请,然而,未成立业委会的小区组织的业主讨论该事项存在实质性操作困难。 

  2.小区物业服务合同签订不规范。我市存在物业服务合同签订不规范、不准确、不完整的现象。例如,未见合同编码、签订日期、项目具体坐落地以及住户数量等基本信息;物业公司与第三方倒签合同;公共收益合同到期未续签;双方权利义务不明确等。

  3.小区治理难点堵点破解不够。部分老旧小区建管运脱节,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普遍缺乏可盘活空间资源,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全,社会资本参与改造积极性不高,物业管理缺失或粗放,建设、管理脱节,影响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需进一步研究城市社区治理提升措施。

  4.社区物业党建联建水平不高。在小区共有资金管理使用上,由于对小区业委会、物业指导、监督缺乏有效措施,小区业委会、物业一些矛盾问题未能有效破除,部分小区业委会履职不够规范,物业管理服务水平不高,一些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协商共治机制不完善,基层治理内生动力需要进一步激发。以湖里区为例,目前全区还有154个无物业小区(占30%),有182个小区未成立业委会(占35.5%)。

  三、关于深化党建引领、推行小区共有资金审计的建议

  小区连着千万家,小区物业服务是居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追求高品质生活的重要保障。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是小区治理的重要力量,小区“三驾马车”运转如何,直接关系小区治理成效,关系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对此,对深化党建引领、推行小区共有资金审计提出建议如下:

  1.大力开展小区公共收益审计工作。建议市建设局督促指导物业服务企业开展公共收益第三方审计工作。物业管理主管部门牵头引进第三方审计机构,探索将公共收益较少、面积较小的物业小区整合打包进行统一审计。业委会或20%以上业主对公示结果有异议的,可聘请第三方审计机构对公示结果进行审计。经审计,物业小区公共收益使用、分配确实存在问题的,物业主管部门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会同有关部门对住宅小区共有资金专项审计工作发现的问题进行实地核实,并对存在问题的物业小区落实整改措施。整改情况应在小区显眼位置或公示牌上进行公示。

  2.建立小区长效管理机制、行风监督机制。在小区改造中,应结合小区实际及居民意愿,通过业委会引进物业管理、社区托管、居民自治组织管理等方式,建立小区长效管理机制,破解小区管理难题,强化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人翁意识,巩固小区改造成果。各级物业管理主管部门要邀请特约监察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业委会成员等担任行风监督员,采取公开监督和明察暗访等形式建立巡查监督机制,对公共收益监管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意见与建议。

  3.深入政策研究,完善政策依据。建议市建设局结合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深入开展住宅小区治理工作的政策研究。为规范和加强我市物业业主共有资金管理,保护业主的合法权益,作为《厦门经济特区物业业主共有资金管理办法》的起草责任单位,市建设局应积极推动立法工作。另外,市建设局应完善现行政策依据,修改增加现行《厦门市物业管理若干规定》第四章-专项维修资金中的条款,切实提高政策的前瞻性、全面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满足不同小区群众的需求。通过发挥经济特区法规的变通优势和小切口立法的灵活便利特点,加强系统、依法、综合、源头治理,不断开拓思路、改革创新,着力破解当前共有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为两岸人民提供更便捷的生活服务。

  4.进一步加强社区物业党建联建。按照省住建厅提出的“一年扩覆盖强基础、两年补短板抓规范、三年促提升见成效”的总体安排,建议市建设局加大全市国企物业资源统筹,探索将无物业小区与高档商品房小区捆绑打包、运用共享物业(大物业)模式等方式,兜底解决无(弱)物业小区,逐步扩大物业服务范围。加强对区、街道业委会建设的指导,像抓物业一样抓业委会建设,上下联动、一体推进,推动符合条件的小区成立业委会,推动所有到期未换届的业委会攻坚克难范畴,探索推行统一代理记账制度,促进业委会规范履职。积极推动社区两委和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党员负责人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必要时可在街道、社区层面探索建立“业委会联谊会”“物业行业协会”,推动社区物业党建联建实体化运作,促进小区“三驾马车”有序运转、良性发展,全面提升小区治理服务水平,努力把小区打造成居民生活幸福、台胞居住温馨的美丽家园。

  关于加快建立独立排水户整治机制的建议

  随着居民对生活环境要求的提高,在全市正本清源工作的有序开展的影响下,居民对开展正本清源的必要性认识也逐步提升,更加关注正本清源改造的成效,同时更加积极地参与到配合正本清源改造的工作开展。全面推进正本清源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一、正本清源开展基本情况

  在市区污水指挥部的工作部署下,我区已有序开展辖区内建成区的正本清源工作,但正本清源项目改造范围只包含居住小区、市政道路、公立学校、公立医院、政府办公场所、沿街店铺以及城中村等,未涵盖全辖区范围。2020年我区成立综合整治组,发放整改通知单由排水户自行整改,截至2020年底,完成69个直接与排海口相关的独立排水户整治工作。经初步梳理,我区仍有约493户独立排水户尚未开展正本清源工作。由于我区独立排水户目前尚未完成正本清源,即使正本清源项目实施完成,市政雨水管网晴天也仍有污水排放。 为了更好响应《厦门市深入推进城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加快推进独立排水户整治工作显得尤为必要。

  二、独立排水户整治工作推进现状

  目前我市暂未形成统一的独立排水户整治相关工作机制体制,经了解,各行政区独立排水户整治工作大部分由相关部门下发整改督办单,通知其自行完成整改;仅同安区2021年启动正本清源招标时,采用溯源、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设计工作内容包含独立排水户的设计,思明区因独立排水户自行整治开展工作难度大,2022年出台政府与企业按照3:7共建办法,但也实操不下去。

  三、推进独立排水户整治的建议

  独立排水户整治是一项涉及配合部门多、协调工作量大、投资金额多的工作。目前各行政区暂时均没有运行体制、相关机制的文件能够有效支持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建议由市污水指挥部牵头市市政园林局、市财政局等相关单位,加快研究独立排水户整治相关机制、运行体制、投资机制等要素,建立健全政策支持体系,推动各区有据可依地开展独立排水户整治。

  关于加快后坑垃圾焚烧厂搬迁事宜的建议

  一、建议背景

  后坑垃圾综合处理基地(含垃圾焚烧厂、垃圾压缩中转站和垃圾分拣中心)位于岛内东部片区,地处湖边水库和环五缘湾片区范围,该区域已然成为厦门新客厅。2023年4月,厦门湖里区东部生态环境治理与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成功进入国家EOD项目储备库,成为全市首个入库项目,为片区绿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发展动能。

  二、存在问题

  后坑垃圾焚烧厂作为我市岛内唯一一座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恶臭问题是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也是2017年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的信访投诉问题,始终成为片区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掣肘。随着今年6月,翔安区的东部垃圾焚烧发电(三期)项目的投产,全市日焚烧处理能力已从400吨提升到了5850吨,可充分容纳后坑垃圾焚烧厂转移的产能。

  三、有关建议

  (一)优化功能布局。后坑垃圾综合处理基地的异味来源主要在垃圾转运和分拣过程中的垃圾渗滤液,根据环评批复,日压缩转运垃圾能力4000t/d,焚烧厂日进厂垃圾400t/d。目前,海沧西部垃圾焚烧厂和翔安东部垃圾焚烧厂处理能以已完全能够满足全市垃圾处理的能力。可将后坑垃圾综合处理基地中的垃圾焚烧和垃圾分拣两部分职能整合优化至海沧、翔安,保留垃圾转运功能。既满足岛内垃圾临时中转场所问题,又能减少异味的产生,同时,还能通过集中处置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二)强化公众参与。活化利用搬迁厂房和闲置设备,开展居民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实地参观,提升公众对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的认知和体验。广泛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小学、企事业单位、社区居民等多主体,开展视察、调研和参访,提升公众对生态环境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三)加快片区提升。充分发挥后坑垃圾综合处理基地的区位优势,主动融入湖边水库和环五缘湾片区建设,结合城市更新行动和岛内大提升工作,利用搬迁空置地块,开展绿化提升和口袋公园建设。学习借鉴日本大阪树立舞洲垃圾处理厂“明星示范基地”和高崎污水处理厂屋顶花园建设经验,开展后坑垃圾综合处理基地整体提升工作,积极谋划主题公园建设,提升高颜值水平,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为居民日常休闲娱乐提供新去处。

  关于延长前埔污水处理厂再生水管道以提高五缘湾及体育公园片区生态活力的建议

  前埔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回用设备规模为2.5万吨/日,其现状北线供水管道已沿环岛路敷设至五缘湾东侧马卢奇路附近,功能上以环岛路沿线绿化灌溉为主,目前设备日常负荷不高。由于湖里区五缘湾公园及体育公园片区内缺乏稳定的生态补水水源,对片区生态和景观产生较不利影响,根据《福建省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要求,有必要通过延长再生水管道将水源引入五缘湾及体育公园片区,进一步提高五缘湾及体育公园片区生态活力。

  一、体育公园及五缘湾湿地公园水系基本情况:

  体育公园水系(又名洪水头排洪渠)起点位于五缘湾道与穆厝南路交叉口东侧,原为西潘、洪水头等城中村的排水行洪明渠,下游排入五缘湾湿地公园。现因整村改造,体育公园水系水量明显减少,缺乏补水水源。下游五缘湾湿地公园补水则来自湖边水库原水,造成饮用水资源浪费。

  二、关于优化前埔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利用的建议:

  1.将前埔污水处理厂再生水管道延长至体育公园水系起点,由上游至下游依次用于补充体育公园水系和五缘湾湿地公园水系。延伸再生水管道始于马卢奇路,沿湿地公园敷设,终于五缘湾道下体育公园水系起点,全长约3公里,管径DN400,用于补充体育公园和五缘湾湿地公园水量。

  2.结合体育公园片区开发,打造体育公园水系河道景观。通过补充再生水,排洪渠可以形成活水河道,可结合户外休闲、运动等特色项目打造体育公园片区特色,打造厦门岛内唯一的河道景观,与山海步道、五缘湾连成一片,成为新的城市亮点。

  3.建议市级牵头设计实施,再生水补充到五缘湾湿地公园后,可减少湖边水库备用水源的补充。五缘湾湿地公园目前靠湖边水库备用水源来补水,引入再生水后,可以减少湖边水库的补充量,节约原水资源。

  关于加快湖里东部未出让地块成片综合开发的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对厦门提出了“提升本岛、跨岛发展”的重大战略和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殷切嘱托。2019年,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吹响了“岛内大提升、岛外大发展”的冲锋号。湖里东部旧村改造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重大举措,是“提升本岛”的先行区主战场,是“岛内大提升”首批重大项目、全市体量最大的城市更新项目。高林-金林片区属于湖里东部七大旧村改造的片区之一,是第一个完成全片区签约、搬迁、交房、拆除的片区,并在全市首创土地成片综合开发模式的片区。

  一、采用成片开发的优势 高林-金林片成片开发,具有以下优势

  一是实施整体城市设计。参照雄安新区模式,以规划统筹引领湖里东部片区建设发展,围绕12.8公顷范围,开展城市设计,对片区整体形态、景观风貌、服务功能等进行统筹规划把控,力求形成完整的城市功能和统一协调的城市形象。二是优化功能发展定位。围绕五缘湾水系,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重点明确各单元不同功能定位和发展,打造环五缘湾景观带,形成统一、连续的城市生态廊道和绿色慢行系统,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开放贯通的空间格局。三是深化用地分析和成片开发方案。坚持以产兴城、产城融合、职住均衡的原则,逐个深化各开发组团城市设计方案,对具体城市风貌形象、开发强度、天际线形态、地下空间、慢行系统、立体交通等开展深入研究,推动土地成片综合开发,力争打造立体复合的城市空间,实现产业需求与城市空间载体紧密融合,完善智能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建设未来社区。

  二、目前湖里东部土地开发存在的问题

  东部完成征拆后,从大拆阶段转为建设阶段,释放大量可出让地块,一些单独出让地块虽符合规划,但相对割裂,没有形成有机的整体,如地下空间开发没有得到有效完整利用、城市景观没有协调统一等问题凸显。

  三、建议 

  提请市级支持我区充分借鉴高林-金林作为全市首创土地成片综合开发的模式,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颜值呈现、高水平管理”,以“产城融合、宜业宜居”为目标,力争2024年推动湖里区湖边东商住组团、蔡塘片区综合开发用地出让。

  关于加强我市“零工市场”建设的意见建议的建议

  当前,全国各地区、各城市普遍存在大量“零工”群体。“零工”,也称短工或临时工,是劳动力的重要一类,也是灵活就业的基本群体。因行业发展形势变化较快,企业生产订单存在“淡旺季”等原因,很多企业经常面临“招工难”;外来务工人员因缺乏求职渠道、找不到活干,经常“蹲点”等活儿面临“求职难”。而很多传统的零工集聚点周边,部分求职广告点位于主干道边上,群众聚集存在一定交通安全隐患;广告发布的信息真实性、实时性也有待提升,经常因招工虚假信息等产生各类矛盾纠纷。因此,近年来大力建设和完善“零工市场”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零工市场”,主要是指为零工人员搭建的实现即时快招、灵活就业的供需平台。零工市场是劳动力市场(建议改为“人力资源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促进零工就业供需的有效对接。近年来,我国零工市场快速发展,为稳就业和保居民就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还存在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市场服务与监管不到位、零工权益保障不足等问题。目前与先进地区相比,我市零工市场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科学思考谋划,做好顶层设计,建设一批符合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际需要、满足企业和劳动者实际需求,并能够充分保障双方权益的“零工市场”十分有必要。

  在这一方面,全国各地已经探索出许多有借鉴意义的经验做法。比如,泉州晋江的民营经济发达,市场用工需求总量庞大,晋江市委、市政府将零工市场建设列为2022年度“为民办实事”举措,加速推进“就业稳岗提升工程、搭建零工市场平台”项目,晋江全市已建成5个实体零工市场和1个线上零工服务平台,通过采用“线下实体市场管理+线上互联网信息平台”相结合的方式运营,常态化举办招聘类、培训类、沙龙类、零工供需对接类活动,覆盖人群约83万人(区域常住人口),覆盖企业、商户等市场主体超5万户,帮助城乡家庭妇女、残疾人等群体能够有活干、有收入、权益有保障。

  今年以来,我市在零工市场建设方面也推出不少举措。比如厦门市人社局、厦门市财政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厦门市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若干措施的通知》(厦人社〔2023〕187号),明确要加快零工市场建设,支持各行政区在用工密集、劳动力密集区域设立零工市场,或在灵活就业人员自发聚集形成的求职地以及有需求的街道(镇)、社区(建制村)设立零工驿站,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行业协会等参与建设和运营,对经人社部门认定的零工市场、零工驿站,分别给予最高100万元、30万元奖补。今年10月,厦门市人社局出台了《关于加强零工市场建设的通知》(厦人社〔2023〕221号),要求各区人社部门认真执行,加快本区线下零工市场及零工驿站建设,要合理利用现有公共场地资源,新建或改建一个规范有序的零工服务场所,提供即时有效的零工供需对接服务,同时要依托街道(镇)、社区(建制村)新建3个以上(含)零工驿站,提供灵活便捷的公共就业服务。目前,各区人社部门也正在有序推进零工市场建设。

  为促进全市零工市场规范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满足劳动者多元化就业需求,畅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有效促进人力资源充分开发和合理流动,特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一是要在规划布局上突出“区域特色”。紧贴我市产业空间布局,指导各区紧扣辖区行业分布特点,依托各自区域内聚集的新消费、文创、物流产业,重点建设服务有侧重、对象有区分的零工市场,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零工市场。

  二是要在信息整合上突出“即时共享”。要注重加强收集发布附近区域内非全日制用工、临时性和阶段性用工等零工需求信息,实现岗位信息市级归集、多点联动、统一发布,动态更新。既在零工市场开展传统的进社区招聘活动,又适时举办定制的小规模专场招聘或对接洽谈,推行“即时快招”服务模式,促进零工人员“当场求职,当场对接,当场上岗”。

  关于继续让计生户享受缴交失地养老保险优惠福利的建议

  一、基本情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被征收的情况越来越多。在这种背景下,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来帮助农民解决失地后的养老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失地养老保险政策。从1982年起至2015年计划生育结束,计生户作为遵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家庭,一直以来都享有失地养老保险的优惠政策。其中,两女扎户享受政府2万元的补贴,独生子女户享受1.9万元补贴。然而,今年翔安区取消计生户的相关缴费优惠政策。

  二、存在问题

  1.社会公平性:取消计生户的优惠政策后,导致一部分人觉得不公平,因为他们认为遵守计划生育政策的人群应该得到相应的回报。

  2.经济负担增加:取消优惠政策意味着计生户将面临更大的经济负担,这无疑会对他们的生活带来一定影响。

  3.养老保障不足:对于许多计生户来说,他们往往只有一个人有工作收入,而需要负担整个家庭的生活开销和养老费用。如果没有优惠政策的支持,他们的养老保障将会显得更加不足。

  三、建议

  1.强化政策执行: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失地养老保险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所有的计生户都能享受到应得的优惠待遇。

  2.调整缴费标准:考虑到计生户的实际经济状况,政府应该适当调整失地养老保险的缴费标准,减轻他们的缴费压力。

  3.提供财政补贴:政府应该为计生户提供一定的财政补贴,以进一步降低他们的缴费压力。

  4.建立长期跟踪机制:政府应该建立一个针对计生户的长期跟踪机制,定期收集和分析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养老需求,以便及时调整和优化失地养老保险政策。

  总的来说,政府应该从多个角度出发,切实保障计生户的合法权益,让他们在失地后能够得到足够的养老保障。同时,我们也希望社会各界能更多地关注这一群体,共同推动相关工作的开展。

  关于优化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的建议

  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大力支持和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传统燃油车因燃油价格上涨、使用成本增高,销量一直在下降,而新能源汽车需求不断增加。要跟上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加的节奏,满足人民群众对新能源汽车出行的日常充电需求,必须亟待优化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

  一、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一是充电设施布局不合理,相对集中和区域缺失的情况还存在。公共充电站冷热不均,部分热点地区排队充电,部分区域充电桩长时间闲置,部分地区无桩可充。二是存在部分新能源充电桩基础设施维护不到位,燃油车占用充电车位等问题。三是充电设施的产品种类众多,充电设施市场化日益加剧,充电桩的安全性、兼容性等至关重要。目前,国家和行业标准主要面向技术要求,尚无产品标准和强制性认证要求,大量生产制造企业涌入,充电桩质量参差不齐。

  二、优化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的建议

  一是合理布局规划。建议出台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方案及统一管理方案,充分利用道路两侧划线机动车停车位、公共停车场、加大路面充电桩或充电设备设施的投入。二是拓宽安装渠道,对新建的住宅小区或社会停车场,要求按比例配套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充电设施接口;对已建、在建的住宅小区或商业服务设施,根据实际需求和场地条件逐步改建或加装充电设施。三是加大维保力度,定期做好充电桩的日常维护工作,保障充电桩的日常使用和维修工作,同时加大宣传引导的力度。

  关于加快贯(打)通湖里区宜宾路的建议

  湖里区宜宾路在华荣路段和华泰路段因湖里公园的小山包断头,不方便群众交通出行,另外,厦门市儿童医院湖里院区位于宜宾路92号,其科教楼位于宜宾路华昌路交界处,明年投入使用,有的患者需两处就诊,不方便儿童就医。

  因而建议相关部门尽快贯(打)通宜宾路,方便群众出行和儿童就诊,改善交通阻塞和儿童就医的便捷和安全,提升人民群众的体验感和幸福感。

  关于建立“党建引领+共享物业”基层治理服务体系的建议

  一、基本情况

  我市近邻党建引领的小区治理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在老微小区和无业委会的小区管理上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建立机制,创新做法,破解难题。

  二、存在问题

  1.老微小区治理困难的问题。老微小区由于物业费收入低,不够支出保安、保洁、维修人员工资及设施维护等费用,导致物业公司没有盈利入驻意愿不高、在小区设施维护上投入太多、管理困难等问题。

  2.无业委会小区管理不到位的问题。部分小区由于业主参与积极性不高、投票人少等,导致业委会成立难的问题。没有业委会的小区难以保障作为业主的权益,甚至有被物业公司占了上风的可能。

  3.物业管理缺少有温度的服务。物业公司作为商业盈利单位,缺乏服务意识。面对当前老年化社会,社区居民对便民服务需求越来越大,社区工作者精力有限,物业管理质量有待提高,服务居民内容范围有待扩大,从管理到服务的意识有待转变。

  三、措施建议

  1.探索大物管社区治理模式。把邻近的多个微小区串联成一个大社区,探索大物管社区治理模式,打破这类微小区和无物业管理区域之间的围墙。通过智慧化平台管理系统,在无物业小区门口安装道闸以及智能门禁系统实现小区人员以及车辆的进出管理,同时建立保洁、基础维修以及便民服务等共享式服务体系,形成了资源共享、人员共享、服务共享的大物管理念。实现三无小区从社区托管向专业接管的转变。

  2.探索共享物业管理新模式。由社区牵头,摸底有共享物业管理需求的小区,通过规范渠道推选优质的物业公司,建立共享物业,实现共同管理,大大压缩了管理的成本,节约下来的经费便能用在小区设施维护上,提升管理品质。共享物业的各小区,选出业主代表,监督物业管理过程,对业主不满意的物业,推行优胜劣汰制度。

  3.建立党建引领的共享物业走访关爱服务机制。建立由党员先锋、网格员、物业和居民志愿者组成的服务队伍,通过零距离接触贴心式交流,深入了解居民需求,进而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在近邻党组织与居民群众间架起连心桥,纵向建强基层治理的组织体系末梢根系。

  4.社区将便民服务融入共享物业。由共建单位和辖区有专长的热心居民组成共享物业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磨剪刀、免费理发、测量血压、小家电维修等等深受居民喜爱的志愿服务活动,实现从单纯的管理中跳出来,向有温度的服务转变。同时,还可以通过严格筛选,将现代居家养老和专业护理服务引进小区,联手专业的医疗护理和养老机构,推出物业管理与上门护理服务相结合的新物管模式,使数量众多的老年居民们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专业的护理服务。

  关于解决村改居社区失地农民2003年户口迁出后无法购买失地险的建议

  湖里区各村庄在2003年由村庄转为社区,俗称“村改居”社区,原失地农民“农转非”,当时村改居“农转非”名册是以户口在村庄的为准,但有小部分青年刚好去当兵入伍、上大学(包括一小部分因购房小孩读书),按照当时政策户口已临时迁出,所以,他们当时的户口不在“农转非”名册内。后来这些人退伍、毕业,户口又陆续迁回原籍。按照市人社局的相关文件规定,这些人已达到购买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年龄,也符合购买的条件,但就是因为2003年当时户口不在“农转非”名单内,所以不让他们购买,他们这些人为此不断上访,但市相关部门回复还是以“农转非”名册上没有他们的名字为由不予办理,以湖里区最大的村庄高殿社区为例,这部分人数差不多占农转非总人口的千分之四左右,一个社区有四十多人。当兵入伍、考大学按照当时的政策,是需要户口迁出的,不是当事人主观的原因,政府应实事求是出台补充文件,让他们有补办的机会,体现社会公平。所以,建议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出台文件切实解决此事。

  关于规范业主大会、业委会和物业管理的建议

  一、基本情况

  住宅小区作为城市社会治理重要组成部分,物业服务情况对和谐社区、稳定社会起到至关重要作用。业主自治是影响物业服务质量好坏的关键,业委会作用发挥如何更是直接关系到小区的安定团结和谐。因此,如何保障业主权益,规范业主大会和业委会的选举和运作,对进一步推进我市物业管理的发展,具有重要和紧迫的现实意义。

  二、存在问题

  当前我市业主大会和业委会运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业委会成立率及覆盖面窄。在实践中,无论是业委会的产生还是运作,都面临重重障碍。厦门目前约有1500个住宅小区,但是依法召开业主大会成立业委会的只有近900个,比例不到六成。即使成立业委会的这近900个小区,业主自治的总体状况也不太令人满意,业主大会和业委会的运行存在种种问题。

  2.业委会运作制度不规范不健全。从实践来看,业委会在自身运行管理上没有相对规范的运行制度,更多靠小区业委会委员自己摸索,其运行水平与小区业委会核心成员及业委会主任个人素养密切相关。从事小区的业委会工作只是凭着心中的热情而已,无相关专业知识,这种结果可想而知,业委会权力滥用,不公开,不透明,而小区广大业主的利益也得不到保障,极易造成小区的不和谐、不稳定。

  3.对业委会的监督机制不健全。业委会是由业主大会选举产生,对业主大会负责,向业主大会报告工作,并接受业主大会及广大业主的监督。业主大会是业委会的授权者,应该成为最直接最有力的监管机构,但从实践来看,业主大会或者说是业主的共同监督却往往流于形式,人人都有权力有责任去监督,最后变成人人都不去监督。而在现行的物业管理制度体系中,并没有拥有强力有效手段可以制约业委会不适当行为的行政管理部门,正是因为这最后防线的缺失,业委会权力滥用现象才不断发生。

  4.业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监管上存在“两张皮”现象。基层文明创建、综治平安、扫黑除恶、垃圾分类等方面工作,与小区物业管理息息相关,但街道社区对物业服务企业没有“话语权”,陷入了“看得见管不着、管得着看不见”的怪圈。同时,业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作为物业服务活动的两个重要主体,一个由街道监督、一个由建设部门监管,管理上也存在“两张皮”。

  5.物业服务行业信用体系尚不健全。在国家取消物业服务企业资质管理大背景下,遵循“优胜劣汰”市场竞争原则,对物业服务企业的管理方式,已从“以资质管理为主”转变为“以信用管理为主”。但物业服务行业信用体系尚不健全,没有与银行、法院等征信系统连通,导致信用评价结果应用没有着力点,无法达到“守信激励、失信惩戒”作用。

  三、措施建议

  1.加大物业法规、政策及相关业务的教育培训力度。市有关部门制定出台指导性文件,加强对街道、社区干部和工作人员法律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建立业委会成员任职培训制度,加强对业委会成员的教育培训,加大对广大居民群众相关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

  2.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住宅小区治理新模式。探索建立“厦门市物业服务管理招投标”平台,规范物业管理招投标领域,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物业服务市场秩序。

  3.小区业主自治实行业主大会和业委会制度。业委会与物业服务企业双方是基于物业服务合同的平等民事主体关系,对物业服务企业最有效的监督主体本是作为合同甲方的业委会,但因现有法律并未赋予业委会法人资格,使业委会无法承担起应有职责,导致了合同甲方出现“跛脚”“缺位”。因此,建议市级层面赋予业委会独立民事主体资格,强化业委会主体作用,以对物业服务企业履职履约形成有效监督。

  4.推进街道社区直管业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由市有关部门牵头,全面推进在居委会下设“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并配备专职人员力量,实现街道社区直管业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理顺管理体制,改进社区物业服务管理。

  5.健全物业服务行业信用体系。市信用办、银监局牵头建立相关机制,将物业服务企业及其法人、项目经理、业委会及其专职人员、业主等主体的失信行为纳入银行征信系统、法院失信名单等,扩大对失信主体的联合惩戒力度。

  关于推动湖里区双鲤嘉裕英语幼儿园产权移交湖里区教育局的建议

  湖里区机场片区成功大道以东、埭辽水库以西、枋钟路以南、枋湖北二路以北,该片区域教育资源匮乏没有公办园,仅有两家普惠性幼儿园。以禾欣社区为例,其现有社区居民3620户,总人口11271人,其中0-6岁幼儿977人。公办园是指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幼儿园,普惠园则是指通过申请,经区级教育行政部门认定,以协议约定方式接受政府限价(按幼儿园等级定保教费用,政府提供财政补助),面向大众提供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的民办幼儿园。相较于普惠园,公办园一切财产均属公有,园长由教育局任命,建设经费、办公经费、教师及保育员工资均为财政拨付。教师招聘有系统性流程,必须具有幼教资格从业经验与证书,更有保障。

  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在实地调研、走访选民中发现,机场片区附近群众表示:机场片区教育资源短缺,能在辖区内成立一所公办幼儿园,让几百名适龄幼儿能就近读上更为优质的公办园是大家共同的期盼。通过对辖区两所民办普惠园的实地走访和调研,双鲤嘉裕英语幼儿园更为符合公办园的标准,其产权已由九天房地产开发公司带租约移交厦门市建设局所有。

  建议市建设局尽快推动双鲤嘉裕英语幼儿园产权移交给湖里区教育局,以便于湖里区教育局推动双鲤嘉裕英语幼儿园民转公事宜,以满足禾欣社区、枋湖社区安兜社、林后社等片区幼儿能就近上优质公办幼儿园的迫切需求。

  关于老旧小区安装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建议

  随着社会发展,环保节能的建设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成本低,样式好看等优势,越来越被市民所接受,但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问题,是市民困扰的一个问题。电业部门要求小区业委会、物业同意盖章,但小区业委会、物业不是专业评审机构,无法对安全问题进行评定。特别是老旧小区汽车的充电问题更为突显。

  存在问题:一是老旧小区的地下车库较为老旧,消防要求可划出专门区域进行充电,但老旧小区本停车位有限,车位都是业主自有资产,无法划分出集中区域进行充电。二是小区的业委会、物业都不是专业的安全评审机构,对地下车库安装充电桩,无法进行安全情况评估,做是否同意的回复。三是新能源的汽车的环保节能等的优势,居民对它的需求不断增加,但充电桩的安装的问题,阻碍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

  相关建议:一是由电业或是消防部门组建专业的评审小组,对小区地下车库安装充电桩的情况,给出专业的建议和安全评估。二是鼓励老旧小区周边的停车场安装充电桩,进行补贴奖励,调动停车场安装充电桩的积极性,填补小区居民对充电桩的需求。

  关于吕岭路建设人行天桥的建议

  金尚片区居住人员相对集中,前往忠仑公园健身的人员也较多,随着希平双语学校的开学,也有很多师生居住在金尚片区和忠仑花园安置房,且忠仑花园南侧与希平双语学校之间的吕岭路上设有公交车站忠仑站,人流车流日益增加。

  由于公交站与斑马线距离较远,行人为了省点时间,吕岭路上频繁有行人横穿马路,存在多种安全隐患问题。

  建议在吕岭路忠仑公交站附近建设人行天桥,消除该片区行人横穿马路的安全隐患。

  关于打通枋湖东二路“断头路”的建议

  枋湖东二路是一条断头路,东侧为碧湖嘉园小区、南侧为麒麟广场(二十多年的烂尾楼)、西侧为湖里区妇幼保健院、湖里区疾控中心及即将动工湖里区妇幼保健院二期工地。枋湖南路段(金尚路口至枋湖东路口)交通较为拥挤,尤其是在上下班高峰期拥堵情况更为严重,周边群众多次通过微信群、电话及小微权力监督平台反映问题。经多次实地走访调研,建议:

  1.协调拆除麒麟广场(烂尾楼),打通枋湖东二路断头路,分流枋湖南路通行车辆;

  2.拆除后的空闲场地作为湖里区妇幼保健院临时停车场,解决妇幼保健院停车难问题。同时,停车场出口可以设在金湖路口,形成单向循环车行路线,解决枋湖南路湖里区妇幼保健院段交通拥堵问题。

  3.若短期内无法拆除麒麟广场(烂尾楼),将该场地作为妇幼保健院的临时停车场。在麒麟广场靠枋湖东二路断头路一侧开一个门,让车辆从枋湖东二路进入,从金湖路出,形成单向循环车行路线,解决枋湖南路湖里区妇幼保健院段交通拥堵问题。

  关于提质改造厦门岛西海岸的建议

  厦门岛海岸线长约66公里,其中自厦门大桥西侧至和平码头岸线长约20公里,海沧大桥北部生产型岸线为主,包括以物流园区、货运码头、高崎中心渔港和水产品加工区;海沧大桥南以旅游和生活岸线为主,包括邮轮母港、旅游码头、和各类公务码头,该区域是包括了最早的经济特区和最早的城区,是厦门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简称厦门岛西海岸)。

  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建设,厦门岛西海岸部分区域功能正在面临提质转型或调整,如厦门大桥西侧的高崎码头、东渡同益码头和海达轮渡原有功能已逐步退出,第一码头搬迁后其旧址的功能待调整,第三电力通道进岛线路缆化入地释放的上部空间。

  现就厦门岛西海岸的提质转型提出如下建议:

  1.强化“以港立市”,巩固提升东渡港区功能。

  2.结合中心城区建设,总体谋划废弃码头及后方陆域功能的提质转型。

  3.贯通西海岸沿线慢行步道。西海岸自南向北,有海滨公园、海湾公园、白鹭洲公园、狐尾山公园、海上世界,西海岸沿海一线也是居民和游客也是欣赏落日的最佳区域,是集购物、观海、赏湖、登山的重要旅游带,但目前西海岸沿海一线的慢行通道但仍存在堵点,建议结合第一码头、同益码头和海达轮渡码头的提质转型、筼筜湖西堤闸建设,建设贯通海滨公园、海湾公园至邮轮中心的沿海慢行通道。

  4.高品质打造西海岸旅游开敞空间,应合理控制沿海一线建筑物的高度、密度以及与海岸线的后退距离。

  关于提升公园建设管理水平的建议

  公园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全民共享的绿色福利,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承载着美化环境、休闲游憩、健身娱乐、科普教育、防灾避险等重要功能。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各类公园建设,公园配套服务能力也持续提升,建设健身跑步道、设置公益泡茶点等都获得市民好评。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群众对公园生态空间有了新的需求,希望增加可进入、可体验的活动场地,尤其是老人、儿童这“一老一小”的群体需求和青少年健身活动空间的需求。实际中也还有部分公园存在设施老旧、资产闲置等问题。因此,为进一步提升我市公园建设管理水平,提出如下建议:

  1.摸底调查。对全市公园设施建设、资产闲置等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根据各个公园的规模、功能、设施建设、资产利用和闲置情况,分门别类进行梳理,形成公园改造提升的清单。

  2.制定计划。在前期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制定公园提升改造三年或五年规划,以及年度计划,有目标有计划地逐年推动公园建设。一要打造全龄友好公园。充分考虑各类群体的需求,完善公园各项服务设施,配置符合各年龄段群众的休闲、健身、娱乐设施,如儿童游乐区、老人休闲娱乐场所等。二要完善公园健身服务功能。对未配建健身设施或仍有建设空间的公园,可结合周边群众健身需求合理建设健身场地和设施,构建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三要充分利用公园内闲置资产。白鹭洲公园彩虹桥附近开设了咖啡屋、茶座等,群众普遍反映良好,但公园中片区、西片区还有5处房屋长期闲置,十分浪费。建议本着服务大众的宗旨,积极盘活公园闲置资产,配套设置与公园功能相适应、与公园景观相协调的服务驿站、公共阅读空间、体育健身场所等,更好地满足群众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

  3.资金保障。公园是公益性城市基础设施,要为公园的建设管理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将提升改造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可将公园提升改造项目列为民办实事项目,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关于在湖里市民中心增设社区食堂的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的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更好为社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一日三餐承载着居民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但在城市快节奏的生活方式里,吃饭问题对于忙碌一天的工薪白领、双职工家庭的父母和孩子确是一件麻烦事,他们迫切盼望有一个社区食堂满足他们就近享用方便、卫生、可口、搭配科学的餐饮服务的愿望,湖里区禾山街道禾山社区常住人口约2.4万人,相邻的枋湖南社区常住人口约2万人,2个社区60周岁以上老人约3300人。近年来,禾山社区重视开展一老一小服务,但由于场地受限,为解决社区老年人就餐问题,社区只能转变服务与中央厨房合作,设置配餐点。但运营一段时间后,老人家反馈套餐菜色固定、可选择少,中央厨房配送到小区路程远导致饭菜没有现炒的新鲜可口,多次反馈希望社区能开办一个社区食堂。据悉,位于禾山社区辖区范围内的枋湖客运中心地块将变身打造成兼具公共文化、城市服务功能、市民休闲的湖里市民中心。

  为此建议相关部门在规划湖里市民中心建设内容上考虑预留增设社区食堂的功能,推动社区便民餐饮服务,建设15分钟就餐服务圈,守护社区居民舌尖上的幸福,解锁居民的幸福密码。

  关于优化民生保障机制提升基层保障能力的建议

  一、案据

  (一)基本情况

  为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近年来,市级层面新制定或新修订的民生政策,对改革发展稳定产生了促进作用,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更多的获得感,但在兜牢织密民生保障网的同时,也给区级财政带来保障压力。

  1.扩大保障对象范围,下放核算级次

  2022年12月印发的《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被征地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有关工作的通知》(厦府规〔2022〕15号),将原有政策参保缴费年龄调整到2021年12月31日前年满18周岁及以上的被征地人员,同时将被征地人员社会保障资金下放至区级核算。经统计,截至2023年12月底,我区预计支付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补助等各项社会保障支出累计达264861.2万元。按最新通知精神,经测算今后39年,我区被征地人员相关支出市区财政保障资金需220亿元,其中区级财政承担88亿元(按市区6:4分担)。

  2.调整市区分担比例,调增区级承担比例

  2023年10月市级转来《关于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将原有“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中的政府补贴和政府缴交部分、养老保险待遇中政府支付部分的资金,由市、区两级财政6:4承担。”拟修改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中的政府补贴和政府缴交部分、养老保险待遇中政府支付部分的资金,由市、区两级财政各承担50%。”

  3.收入支出责任不相匹配

  2023年7月印发《关于做好我市非重度残疾人医疗救助改革衔接工作的通知》(厦残联〔2023〕45号),规定非重度残疾人关怀慰问资金由区级财政承担,非重度残疾人参保资助资金由市、区5:5承担。截至目前,厦门市“残疾人保障金”统一由市级财政收取并统筹使用,各区财政并无该项收入,收入支出责任不相匹配。

  (二)存在问题  

  部分市级新出台或到期重新修订的民生政策,因提标扩围或调整市区承担比例,造成区级财政被动承担兜底保障压力,已超出我区财政可承受能力实际,将面临政策可持续性问题。

  二、方案

  一是根据《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厉行节约坚持过紧日子十条措施的通知》(厦府办发明电〔2022〕28号)精神,建议市级主管部门如出台民生政策提标扩围,加强事前评估论证,充分考量各区保障任务量及财力实际,因地制宜确定支出标准,不得脱离财力实际过度保障。

  二是建议出台修订民生政策时,根据各区保障任务量及财力实际制定差异化承担机制,确保民生政策可持续性。

  三是建议限制区级自行出台提标扩面的民生政策,避免各区攀比,营造全市均等化政策环境。

  附件3

  承办单位文件

  答复类别:A(或B、C、D)类

  XXX关于市XX届人大X次会议第XXX号建议(市政协XX届X次会议第XXX号提案)

  办理情况的报告

湖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建议》(第XXXX号)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简述承办单位与代表、委员沟通了解意图、求计问策等情况)

  二、措施与成效(针对建议、提案内容,逐条逐项说明办理进展情况,着重说明采取举措及工作推进情况等)

  (一)……

  (二)……

  (三)……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推动计划

  ……。

  区政府分管领导审定:  (签名)  

  承办单位联系人:       联系电话:       

  单位名称

  年  月  日

  (此件主动公开或依申请公开或不公开或摘要公开)

行文注意事项:

  一、行文规范

  各承办单位要针对建议和提案所提内容深入研究,逐条逐项精准办理,简明扼要精准答复,要摒弃空话套话或以工作总结代替办理情况答复,并严格按照规定格式行文。

  二、答复类别

  (一)A表示所提建议已经解决或基本解决;

  (二)B表示所提建议正在解决或已列入计划准备解决;

  (三)C表示所提建议因受条件限制或其它原因暂时无法解决;

  (四)D表示所提建议不可行、留作参考。

  三、其他说明

  要力戒复文中办理结果公开不规范,如按规定,须“主动公开”的,公开属性确定为“依申请公开”等。

厦门市湖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2月7日印发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