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常常让市民“又爱又恨”。爱的是,在城市交通出行中,它为大家带来了许多便利;恨的是,违规充电、改装引发的火灾事故,乱行带来的安全隐患,违停导致的通行不畅,严重影响市民出行和生活。
在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过程中,湖里区城市管理局在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工作中,深入发动综合施策,堵住乱象、疏导需求,用心用情用劲,呵护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1堵 用“严执法”堵住乱象
骑个“小电驴”去搭地铁,这确实是方便快捷的出行方式。但是,地铁口的电动自行车乱停放问题,成为美丽城区的“伤疤”。这段时间以来,湖里区城管部门持续开展电动自行车违法行为集中整治行动,并聚焦于“三口两内一下”等重点区域的乱象整治。
在兴隆路和湖里大道一带的地铁站口,导报记者看到,虽然已经用清晰的白线规划了非机动车停放区域,大部分车辆也规范停放,但仍存在违规停放现象。其中,一辆黄色电动自行车,更是停放在宽敞的人行道上,格外“引人注目”。现场,执法人员依照厦门市《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通告》,对违停车辆进行查扣,并对停放区域车辆进行局部规整。
金山西路全长1.5公里,两边临街商铺近300家,飞线充电问题时有发现,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城管金山中队安排专人定点巡查,加大巡查频次,延长夜间巡查时段至22时,对屡劝不听、拒不整改的,坚决予以依法查处,该路段的飞线充电问题得到有效纠治。“严执法”整治电动自行车乱象,还市民整洁有序的市容市貌。4月28日以来,湖里区城市管理局牵头辖区市容整治组,全力整治电动自行车销售、维修等经营主体违法占道经营,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影响通行等乱象。重点对湖里区的9条严管路段、23个路口开展整治,并以“点”“线”带“面”,逐步扩大到重点路段、重点路口的周边及背街小巷,逐步实现全域全覆盖。
2疏 用“硬隔离”疏出秩序
电动自行车乱象必整必改,并非单独一个“堵”字能破题。湖里区在全力整治电动自行车违法行为过程中,通过划定停车区域、设立集中充电区、加大出行需求密集区域共享单车投放量等方法,保障市民合理的电动自行车使用需求。
鲜明的黄色划线,雪白醒目的隔离护栏,一辆辆有序停放的电动自行车,厦门市中医院正门前一改此前的电动自行车停车乱象,更是预留出医院门头、行人通道区域,美观、功能性一点都没落下。
再来到不远处的祥店路,这条路有“门前三包”示范街、停车秩序示范街等多个头衔。市民在共享充电站将电动自行车停好,扫码接电,轻松充电。这样的举措不仅避免了“飞线充电”等乱象,让街区更加整洁有序,更是保障了市民需求。
导报记者了解到,湖里区城市管理局联合湖里区城管委办,加大市政道路、公共用地设置非机动车停车点位,在有需求的地方设置充电设施,在交通节点、医院出入口等重要点位设置硬隔离,保障市民有地停车、有序停放、安全充电。目前已累计设置非机动车停车点位2000余处,设置硬隔离栏1160余米。
此外,湖里区城市管理局积极协调共享单车企业,深入城中村设置停车点位,加大共享单车保障力度,积极引导群众以公共交通出行为主,减少电动自行车使用,解决出行最后1公里问题。
3治 用“好声音”讲好政策
疏堵结合,综合施策,在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过程中,湖里区城市管理局更是注重以宣传劝导、指导纠正为主,查扣处罚为辅的方式方法,用“好声音”传播好政策,取得群众的支持和认可。
在路面巡查过程中,巡查人员化身“宣传员”,向群众分发宣传材料,进行温馨提醒,引导群众自觉抵制电动自行车违法违规行为。同时,执法人员和各网格工作人员联动,进店入户宣传相关政策。在重要路口,更是通过小喇叭循环播放宣传音频的方式,提醒市民群众文明使用电动自行车。
数十万份精心制作的宣传材料,带着湖里区城市管理局有效治理电动自行车的信心、为百姓营造“两高两化”中心城区的决心,分发至一位位居民、一户户商家手中。相关负责人说,当前湖里区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工作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在注重“集中整治”与加强常态管理相结合的过程中,将继续呵护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全力打造文明、有序、安全的市容市貌。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