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图片新闻
城中村出租屋里的孩子说:这里比老家更像家!
发布日期: 2025-07-03 11:07

  近日,湖里区举行

  2025年“雨露育青苗”孤困儿童

  结对帮扶金发放仪式

  现场暖意融融

  220名身障、低保、留守儿童的小手,接过承载着社会关爱的扶助金。这不仅仅是一份经济支持,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承诺——让身处逆境的孩子,感受到春风般温暖。

   

  如何为这群孩子撑起一片天?

  湖里区的答案是:

  编织一张政府主导、专业支撑、

  社会协同的立体关爱网络

  近年来,湖里区创新“1+5+X”困境儿童帮扶服务联动模式,“1”个区级困境儿童保护平台统筹和整合服务资源,“5”个街道设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负责走访摸排、建立档案、提供服务等,“X”个教育、卫健、公安等部门通过召开联席会议、通报工作进展、研究解决问题等方式,形成部门联动合力。

  自2024年以来

  这张网帮助

  205名困境儿童走出困境

  开展困境儿童帮扶活动109场,心理健康辅导238人次,个案帮扶26个,个案咨询260人次,为49名陷入心理危机的困境儿童提供危机干预。同时,依托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的“加强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试点”项目,湖里区正有力推动着困境儿童权利保障从“纸面”落到“心间”。  

  关爱身障儿童

  积木间点点星光闪耀

  午后阳光洒进湖里区城中村

  后浦社的儿童活动室

  桌上堆满五颜六色的乐高积木

  16岁的小白(化名)一脸专注

  没过一会儿

  一座小房子就盖好了

  他的爸爸则在一旁静静地看书

  这是父子俩难得的静谧时光

  小白是一名孤独症少年,心智停留在孩童阶段。平日,让他安静两三分钟都是奢望,但面对乐高,他却能专注半小时以上。

  童缘社会服务中心负责人:“搭积木,对很多孤独症孩子来说,不仅仅是游戏,它通过独立创作和团队协作,悄然训练着他们的专注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相比传统沙盘,乐高创意更自由,玩法更多元,也让我们能更‘读懂’孩子的心。”

  自2021年起,由童缘链接爱心企业资源,湖里街道未保站开设的乐高课程,已成为许多特殊孩子和家庭的“心灵港湾”。对于像小白这样身心障碍孩子的照料家庭而言,这短暂的“喘息空间”,无疑是雪中送炭。

   

  近年来,湖里区创新打造“五全”服务体系(即全网络覆盖服务、全链条支持服务、全育程引导服务、全方位健康守护、全过程权益护航),构建具有湖里特色的“精准干预、多元共治、持续发展”新型困境儿童保护体系。各街道也积极探索打造服务品牌,旨在为每个特殊的孩子铺设一条更平坦的成长路径。

  关爱低收入家庭儿童

  “小乐”们的笑容回来了

  “如如姐!”

  中午放学后

  10岁的小乐远远看到陈社工

  跑到跟前迫不及待和她汇报生活和学习情况

  脸上恢复了以往的笑容

  这笑容来之不易。小乐家是低保户,母亲罹患癌症。去年11月,小乐妈妈在家中病危,当时年幼的小乐在场拨打了急救电话,独自陪护妈妈赶往医院。不幸的是,小乐目睹了妈妈离世的过程。从此,外向的小乐变得沉默寡言,总说“孤单”“想念妈妈”。

  陈社工:“看着小乐放学后孤单的背影,心里很不是滋味。”
  她深知,失去至亲的剧痛,需要专业的哀伤辅导来疗愈。前后十多次的一对一咨询,陈社工用耐心和专业,一点点叩开了小乐紧闭的心门。每次街道未保站有活动,陈社工都第一时间邀请小乐,“朋辈的支持力量很重要,能帮她驱散孤独感,重新融入集体。”

  在金山街道的金安、湖边社区

  像小乐这样面临困境的儿童有上百名

  区、街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专业社工力量,建立起“一人一档”的动态信息库。社工们定期走访,提供日常关怀、危机介入、结对帮扶、心理疏导、亲子关系调适、资源链接等全方位支持,努力化解风险,强化保护,为困境儿童及其家庭编织起个人、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外部支持网络。更令人欣喜的是,街道还积极培育困境儿童反哺的志愿队伍,推动他们从“走出来”接受帮助,到逐渐“走起来”回馈社会。

  金山街道的实践

  是湖里区整体工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湖里区民政局联合高校专家、特教老师组建专业队伍,搭建帮扶平台,链接社会资源。同时,大力培育公益组织,打造“爱心妈妈”巾帼志愿品牌,广泛发动各界爱心人士、妇联力量共同参与,为困境儿童提供精细化服务,营造“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温暖社会氛围。

  关爱流动儿童

  筑起城中村的“安心巢”

  作为特区发祥地

  湖里区的城中村承载了近半数

  来厦打拼的新厦门人的梦想与生活

  这也意味着

  城中村里的流动儿童

  成为这片热土上

  需要特别关注与守护的群体

  2024年9月,民政部会同多部门联合印发《加强流动儿童关爱保护行动方案》,出台全国首个面向流动儿童群体专门制定的关爱保护政策文件,为这项工作注入强劲动力。在省、市指导下,湖里区迅速行动,一场针对流动儿童的“大摸排”全面铺开。

  湖里区民政局有关负责人: “城中村人员密集、流动性大,摸排建档绝非易事。”

  在社区网格员的全力配合下,社工们深入多个城中村,挨家挨户敲门走访。经过数月细致艰苦的工作,全区流动儿童的信息被清晰建档。这份名录,是精准帮扶的基础。针对摸排中发现的流动儿童在生活、心理、教育等方面的特殊需求,湖里区提供了个性化、定制化的帮扶方案。

  为了最大化为孩子们兜住关爱网,湖里区民政局充分发挥街道未保站、社区儿童发展理事会、儿童之家的枢纽作用,构建起“社区儿童主任+社区工作者+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基层关爱网格,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统筹项目,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负责实施,社区志愿者则不断拓展服务外延,让生活在湖里的孩子们感受到更多归属感、安全感与幸福感。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