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编制过程
《厦门市湖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是对照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统筹考虑短期应对和中长期发展,对全区“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的系统梳理,经法定程序批准后,将作为未来五年政府依法履职的重要依据和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
《规划纲要》的编制主要经历前期研究、基本思路、纲要文本等三个阶段:
(一)前期研究
我区于去年第四季度着手开展“十四五”规划相关前期研究,通过委托第三方专业咨询机构,对全区发展现状,尤其是产业结构、存在不足、努力方向进行研究,以产业为核心梳理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思路,为编制好“十四五”规划积累相关素材和编制思路。
(二)基本思路
基本思路作为指导性文件,确定了《规划纲要》的编制方向,明确其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发展目标以及实现路径。
(三)规划纲要
我区按照基本思路确定的编制方向,正式启动纲要文本的编写工作。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先后通过专题研究、日常布置等方式,多次对起草工作提出明确具体要求。综合区委、区人大、区政协等各方面调研成果和意见建议,衔接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和我区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形成《规划纲要》基础稿。
二、编制的依据和原则
(一)贯彻落实上级部署
《规划纲要》编制主要依据中央、省市区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以及我区二〇三五年发展战略,在大局中找方位、方向和方略,明确湖里区的发展目标和定位使命。
(二)坚持结合湖里区实际
注重与区情区况,以及东部旧改、岛内大提升等核心工作相结合,尤其是紧扣我区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立足全区由“大拆”向“大建”阶段转换,工作重心向产业发展、经济建设转换的实际,重点研究全区产业发展方向和相应空间保障,以及配套的体制机制,强调落实落位。
(三)统筹考虑短期应对和中长期发展的关系
与以往由近及远,重点围绕短期目标开展规划编制不同,此次《规划纲要》编制,上级要求由远及近,在衔接二〇三五年发展战略,确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基础上,统筹考虑短期应对和中长期发展,在15年的时空范围内谋划未来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提出与之相适应的具体目标。
(四)坚持问计于民开门规划
在整个编制过程中,我们始终重视和坚持征求社会各界和相关部门、街道的意见。在前期研究、基本思路和纲要文本阶段,先后3次在相关网站面向广大市民征集意见,先后6次书面征求区人大、区政协、相关部门、街道等57个部门意见建议,累计回收意见建议近百条,经过分析研究,多数予以吸收采纳。
三、主要内容
(一)主要框架内容
《规划纲要》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总结“十三五”发展总体成效,重点分析“十三五”时期建设发展的短板,以及我区面临的使命和机遇,提出“十四五”时期基本判断。
第二部分,依据第一部分的基本判断,明确我区“十四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提出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
第三部分,作为纲要文本的主要部分,提出八个方面主要任务,涵盖空间布局、产业升级、经济创新、品质提升、开放包容、绿色发展、民生福祉、社会治理等主要方面,全面谋划五年规划战略蓝图,每一项主要任务均围绕一项核心任务或突出问题,提出努力方向和工作目标。
第四部分,强化实施保障,主要包括加强党的领导、创新实施机制、强化项目支撑、健全考评体系,确保纲要确定的目标能够落到实处。
(二)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1.关于发展目标
《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分为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发展目标两部分。
(1)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主要衔接我区二〇三五年发展战略和区委《建议》的相关内容,提出:建成更高水平的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中心城区,率先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样板城区。
(2)“十四五”发展目标
在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基础上,衔接市级“十四五”规划的目标设置,突出未来五年的阶段性安排,提出:到2025年,在更高起点上建设“两高两化”中心城区,岛内大提升取得重大成效,城区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努力建成高质量发展引领示范城区。
2.关于指标体系
(1)总体情况
本轮“十四五”规划编制,中央提出各级在衔接地区生产总值等主要指标的基础上,可适当简化指标体系,以能够有效评估所在层面各领域发展的指标为准,避免“大而全”。按此要求,经衔接市级指标体系,我区《规划纲要》提出4个领域20项指标,比“十三五”少1项(目前市里22项,比“十三五”少8项),其中经济发展8项,创新驱动3项,民生福祉4项,绿色生态5项。20项指标中,7项为市级指标,13项为区级指标,已基本能够体现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指标内容。
(2)地区生产总值
与区委全会《关于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的工作意见》相衔接,按照年均增长率7.5%测算,提出到2025年“GDP突破2000亿元”,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市级“1万亿”目标和我区在全市经济总量中的占比等因素,进一步提出“力争达到2200亿元”的目标。
3.关于产业发展
基于十九届五中全会“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目标要求,按照区委区政府提出的“优二进三”“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发展方向,我们提出“两手抓”的发展策略,即:一方面继续抓好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现有优势产业,另一方面加快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在全市产业布局中形成既错位又协同的发展模式,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产业支撑。
4.关于空间布局
考虑到“十四五”期间,是我区城市功能和城市形态调整优化的重要时期,需要对辖区内东、中、西不同区域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形成差异定位、协同联动、供需对接、融合发展的空间格局,具体提出:
——在东部片区,用“四高”标准建设宜居宜业、产城融合的东部新城;
——在中部片区,有序推动龙头山等片区的优化提升,通过“城市双修”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在西部片区,以城市更新的方式,保留湖里老工业区制造属性,积极引导存量空间转型升级,通过二次招商,重点发展先进制造、研发设计等产业;
——在北部(机场)片区,抓住高崎机场的运营存续期,提前谋划好未来的区域定位和空间布局,留足产业发展空间,为“十五五”启动大规模建设做好准备。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